討論浮標的時候經常會提及浮標的“剩余浮力”。這個專用名詞一般是指空鉤不掛餌,兩鉤懸離水底時浮標露出水面的狀況,並習慣於用露出水面的標尖目數來說明浮力。例如調空鉤5目,從這個刻度到標尖頂端平齊水面所承擔的魚餌重就習慣地稱為“剩余浮力”。由此又產生錯覺:標尖每一目代表的浮力都是一樣的,而事實是與標尖靠得越近的“目”浮力越大。

以長10目的標尖為例,假設每一目的長度是平均的,那麽,調標尖完全出水時這10目標尖的浮力就是它能承擔的重量,記數為10,於是標尖第一目代表1/10,第二目表示2/10的重量······然而,浮標設計專家並沒有把標尖的“目”用平均長度來表示,而是把頂端的一目塗了3厘米,靠著標身的一目只有0.3厘米。

廠家的這一設計正是為了提醒我們:浮標標尖每一目所代表的浮力是不同的。所以,調整浮標要有正確認識。 有人認為,調6釣5與調3釣2沒有什麽區別。然而,只有區分一下這兩種情況的魚訊反應就可以發現,動作截然不同。用調3釣2的魚訊認識去指導調6釣5,結果是同樣的反應後者屢屢空鉤。 與剩余浮力攪在一起還有一個“歸零點”,也是模糊認識。

著名釣手程寧曾提出過“歸零釣法”,且不論大家是否接受,對其設定“歸零點”這個名詞我持肯定態度。不過,我對“歸零點”是作另一種理解的。有人問我:掛雙餌調標尖平水是不是就是“歸零”了。

我說:不是,這只能算“負重歸零”。我們知道,要作到每次掛餌的重量、大小絕對一樣是不可能的,既然餌有差異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歸零。“歸零點”的劃分應該在調目。你調幾目,這個被你選定了的“目”就是浮標的歸零點,它不是固定在標尖的某一刻度,而是隨墜鉤重量的變化在標尖上下移動中最終被釣者確定的,我們不要刻意規定它在哪裏。 調標不能憑空想象,更不能跟著感覺走,選擇浮標猶如配鞋,大了走不快,小了擠得難受,是不能隨便的。

-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