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教你如何識別受汙染的魚 組圖

“多寶魚”事件發生後,不少市民擔心,市售其他魚類產品是否安全。食監部門透露,本市其他魚類產品抽檢合格率較高,未發現異常,市民可放心食用。

食品專家表示,在識別汙染魚方面,首先可看體形。汙染較重的魚,形狀不整齊,頭大尾小,脊椎骨彎曲,甚至畸形,皮部發黃,尾部發青。帶毒的魚眼睛渾濁、無光澤,有的甚至向外鼓出;其次,可看魚鰓。鰓是魚的呼吸器官,有毒的魚腮不光滑,較粗糙,呈現暗紅色;最後還可聞氣味。正常的魚有明顯的腥味,汙染了的魚有氨味、火藥味、煤油味和大蒜氣味等不正常的氣味。此外,含酚量高的魚腮還可能被點燃。

在選購淡水魚時,首先應看活力。翻肚(水中魚肚朝上)的不好;其次,魚體光滑、整潔、無病斑、無魚鱗脫落;如果發現死的淡水魚,不要購買。因為一些不法小販可能在魚腮上加滴紅藥水,來保持魚腮鮮紅,以此混淆魚死時間的長短,用低價的方法引誘購買者。

魚眼飽滿突出的、具有海水魚的鮮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的、鱗片有光澤的、魚肉有彈性無異味的,才是新鮮魚,可供選購。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