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野釣的誘餌 釣魚「誘」為貴,有魚才能獲
不管在什麽水域和任何情況下,要是誘料不好,餵法不當,聚不攏,留不住,任你釣餌再精、釣技再高,都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會空守一場。
一、按季節,魚性確定餌型、味型:垂釣餵窩時,首先要從春夏秋冬魚兒的“動”與“靜”來確定誘餌的類型、味型。一般可分為:冬春兩季,尤其是隆冬、初春時節,魚類還處於少吃、少動的冬眠、半冬眠狀態時,誘料應選擇色鮮、耐泡、濃香的顆粒型,以增強它的視覺。嗅覺感,從而發揮出誘餌的“強引力”,才能相對誘引它進窩。夏秋兩季,魚類特別活躍,四處遊弋覓食。正因為它們遊動性很大,即便誘料不怎麽鮮色,其味也不濃香,但很多時候,由於魚與餌相距很近,總會顯而易見和聞之即停。所以,這期間,誘料可相對普通一些。但久放未用的陳、臭、酸(除可用著產鱅外)餌仍然不可用。
二、按水域、魚情確定餌體、餌量:野釣,有靜水、流水、緩流水、“肥水”、“瘦水”以及水面寬窄之分。所以,根據不同水域撤餵不同餌體的誘料,這是釣者一到釣場首先在餵料上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具體可根據以下幾種情況來掌握決定:
1.在小白鰷特別多,且又十分猖獗討厭的炎熱夏天,不宜用霧化性底窩商品餌和面食性自製粉狀傳統餌做誘料。這種誘餌,最招小白鰷鬧窩。可要是用顆粒型商品底窩料或小麥、玉米粒大米、小米、黃谷(搓前要甩清水浸泡一小時以上,以便不浮面下沈)等之類的顆粒傳統餌撤餵,不僅因單顆有一定重量而落底迅速則相對可避免和減少小白鰷鬧窩,還能保障在一定時間內的窩中有食而長效留魚。
2.夏天,在魚頭比較密集的養殖魚塘主釣鯽魚,不宜用特別濃香的“香精粉”之類的商品誘餌和酒昧很濃的自製傳統藥酒米撤窩。這種餌,一把下水,使本來可以不監就能釣獲鯽魚的有利條件,反會變成招來以小白鰷為主的很多小雜魚擾窩。若確實需要餵窩時,也只宜用大米、小米和米幹飯之類的小顆粒誘料,且要少餵、少補。
3. 若要有針對性的專釣大魚,尤其想釣草鯉魚,應選擇和配製粉、粒皆有的綜合型誘餌。這種餌,除魚與餌、餌與味“對路”的,商品餌外,最適宜用幹或嫩的玉米粒、大麥、小麥、七分熟的紅薯、馬鈴薯顆以及玉米粉和麥麩皮蒸成的面粑團再切成小方塊的混合傳統餌。此餌誘惑作用既速效、又長效。但餵量一般不能低於鯽魚的1 5~20倍,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實際誘效力。
三、按釣法、釣餌餵窩、續窩:
1.堅持拋竿遠投餵窩。拋竿釣,一般雖不專門餵窩,但餵了窩,比不餵窩上魚快、留魚久。其餵法是:最先投擲的3~5(次)竿,鉤上之餌要刻意捏大坨些以便拋出不散而稍微松軟二一點,且投落進窩後,便要隨即收線,再捏、再拋,連續幾次。但值得一提的是:拋竿的技藝要高,次次落點位置要準,要是竿竿落距之差較大,相反會因餵料的散而不聚影響中心窩點上魚。
2.半水浮釣忌餵窩:浮釣,始終是“浮”則“上”也。所以,浮釣,完全沒必要餵窩。
3.葷餌釣適量餵寓。葷餌底釣,根據前面所說的水域環境和季節、魚種,按誘餌粉、粒類型,註重適量餵窩。
4.素餌釣餵窩一次。用膨脹霧化型的商品餌或自製的粉質性面食釣餌,在水面不是很大,魚又不是特別稀少的水域垂釣,因釣餌有邊釣邊散,“以釣代餵”的作用,只需下竿前一次性少量撒服,以後可不再補。
5.無魚咬鉤冷靜餵窩。當撤餵的窩子無魚訊反應時,一定要冷靜分析原因,切勿以“魚還沒有餵攏”的片面觀念來認識和對待,繼而,時不時一把又一把地越餵越勤,越餵越多。
6.正起魚時不宜補窩。若是接二連三正起魚之後稍長一點時間不見有魚咬鉤,不能馬上補窩。因為,尤其是鯽魚,除本身就習慣群遊,其頻頻中鉤起魚則突然又止,是因為把那3~5條或更多一些釣光後而另一群還暫時沒有進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