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好的釣場,首先要熟悉當地的水域情況、地理環境和魚源等這也是一門科學,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概括起來可用四個字,即看、聞、聽、問。

    (一)看

    就是看地形、水情和魚情。

    如果是水庫和湖泊,要選在灣叉、狹窄地帶有水草的地方和回水灣處,不要選在寬水面以及陡峭危險的地方。如果是水塘,要看一看有沒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是死水塘還是活。水塘,有沒有人照管等。 江河、湖泊的釣場一般選在江河湖泊連通的河口、江河匯流的回灣、港叉、蘆葦叢生的緩流區、礬頭下的回灣、闡堤廠的尾水渠、蘆葦、木樁於鑲嵌的堤段及有亂石堆砌的地方。 還要看水情和魚情。要綜合分析釣場的水色、氣味、水面動靜和周圍環境來確定約場和約點。 水情主要指水色、水味、水波、水泡、水流、水草、底質、透明度與周圍環境等。 水色是受水中浮遊生物的不同色素體及水中溶解物質所影響,顏色的深淺是由水中浮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而決定的。適宜垂釣的水色應清中帶濁。多數的魚類喜歡在清 潔的水域裏生活,如鯉魚、鯿魚、草魚、青魚、鱖魚等。但是在清澈見底或過於混濁的水中,很難找到它們。江南流行的漁諺講:“水清如鏡,釣魚不靈”;“水像泥漿,釣魚泡湯”。水清如鏡,連水草都不生長,也找不到浮遊生物,魚類沒有餌料怎麽能夠生存呢?水像泥漿,釣餌入水,魚什麽也看不見,自然也很難上魚了。 水雖然是多種顏色,但捧到手裏還是清色透明的。如水呈淺橙色,說明水中鯉魚較多。水是淡青色,草魚較多。水呈深褐色,羅非魚較多,水呈紫黑色並有臭味,說明工業汙染嚴重,沒魚。水呈深綠色,水中浮遊生物過多,溶氧不足,魚攝食量下降。水面上多泡泡,說明水中魚較多,因為大魚在水底遊動時,攪動腐植稅,引起水面有氣泡。各種魚在水中要呼吸,也會有泡泡。如鯽魚一兩個氣泡,魚越大氣泡越大,火升速度緩慢。鯿魚往往連升兩個小泡,起泡較為迅速。青魚草魚的氣泡有大有小,數量較多。有時還有密集的細小氣泡,鯉魚一般是密集的一片氣泡。鱉是中間太泡、四周小泡。觀察水面的氣泡時,要區別大魚攪動腐植質及沼氣上升時的自然氣泡。 水面有浪花波紋的,小魚、中魚多。自在遊動或撞上水草時,會引起水面有浪花或波紋。沒有水草的魚塘,說明裏邊有吃草的魚類,使草生長不起來。

    (二)聞

    聞水體散發出來的氣味。魚有腥味,腥味會通過水體散發出來。魚越多、腥味越濃。如果沒什麽腥味,說明魚少。如果聞到臭哄哄的味,那肯定是沒有魚。刮風天,應站到下風頭去聞。

    (三)聽

    聽魚吃草和拱草的聲音。聲音越密魚越多,聲音大魚也大。當然,塘裏必須有水草蘆葦等,水生植物和草魚,才能聽到這種聲音。

    (四)問

    向當地人和漁友詢問,了解塘裏近兩年是否幹涸過、塘中都有什麽魚、個體大小、是否經常有人垂釣等。特別是向老年人打聽情況,獲得的信息會比較準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