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包食”的人越來越多,主要因為“釣包食”易上大魚,操作簡單,方便衛生。特別是螃蟹、蝦子、小魚鬧窩時,如用蚯蚓,下鉤即被搶食、來回收竿麻煩。如用包食,則可抵擋一陣。

    “釣包食”的主要餌料為麥麩,可適當加一些玉米粉、豆粉,比例無嚴格要求,只要能捏成團,入水不久即可溶散即可。如黏度不夠,可加入少許面粉。若想專釣某種魚,則可在釣餌中加上釣這種魚的商品魚餌。在鉤尖上掛一黃豆大軟面,包上上述混合餌料,即可下鉤垂釣。包食中魚的方法有三:一是當包食化散後,鉤體即埋入化散的餌料內,魚吸食時,像喝粥一般連同化散的餌料和鉤體一起吸入口內,從而中鉤;二是包食入水後被大魚一口吞下;三是包食化散後掛有軟面粒的鉤體浮在化散的餌料上,被魚吸食。

    正因為包食有上述三種食餌狀態,所以,提魚的時機把握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把握不好提魚的時機,脫鉤的事便常常發生。

    釣蚯蚓習慣的人,常常一見平漂或黑漂即提竿,但這樣提竿,釣包食則嫌節奏快了兩拍。

    包食團大,一般都有蛋黃大,有的甚至有雞蛋大。魚在吞食時,一時很難吞入鉤體,所以常常脫鉤。總結經驗後,再次垂釣時,無論平漂黑漂,我都要穩上幾秒鐘,在心裏默念個一二三……然後起竿,果然十有九中。

    釣包食時間長了,又總結出以下經驗:

    1.如包食過大過黏,則應相應延長起竿時間。因過大過黏,包食尚未完全散開,鉤體深埋在包食中,此時如果過早提竿,極易將鉤體從魚嘴裏拔出。所以包食也不宜過大。

    2.如包食剛入水,就有魚含食,也要延緩提竿時間,原因同上。

    3.如包食入水時間較長,已完全化散,則應及時提竿。因此時鉤體已埋在松散的餌料中,極易被魚吸食入口,提鉤時已無較硬的餌料層阻隔。

    4.如深水垂釣,包食則應相對增加黏度,以免包食尚未到底,就中途化散;同時餌團不宜過大,因水深線長,信息傳導慢,包食過大也易脫魚。

    5.如用拇指大的包食,包食也不太黏,則為最佳包食狀態,無論大魚小魚,均可上鉤。包團小,化散也快,效率也高,缺點是要頻頻換食。此種釣法不易脫鉤,平漂或黑漂均可及時提竿。

    總之,釣包食的提魚時機要視鉤上的食況而定。垂釣時鉤上的食況要心中有數,食的黏度和大小,入水浸泡的時間長短,都要心中有數,這樣起竿時方能十拿九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