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全目釣一目
各種魚有它各自的生活習慣,有的愛在水的表層遊動,有的愛在中層覓食,還有的愛在底層“拱”。這就是自然,行話說叫泳層。
其實這個特點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魚的這個特點也是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很多情況下,溫度是魚的第一需要。了解魚的生活習性,是我們釣好魚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基礎。
有沒有一個簡單的垂釣方法,可以同時兼顧幾種魚的習慣而釣獲之。下面我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先說對漂的要求。現在市面上的硬尾漂已經很不錯了,選擇漂尾細的(其尾稍直徑在0.5毫米左右)長尾漂(十幾目),至於是幾號漂我看並不重要,4、5、6號都行。
調漂。基本是調全目。為什麽要說是基本上調全目,這裏有個小問題。我們浮漂的漂尾根部和漂身的結合處其本身的界限是明確的,但是把漂裝在漂座上再拋竿進水,這個界限就不是那麽明確了。很容易把漂身的最上部分也看成是漂尾的一目,而這“一目”的“吃食”量要大得多,就會給下一步的垂釣帶來很多麻煩。所以我主張調全目減一目,這樣避開了一個“誤區”少了一些麻煩,當然是明智之舉。就是說全目是十目,我就調九目;全目是十三目,我就調十二目,這就是我的“基本調全目”的含義。
稱餌。這句話是什麽意思?簡單的說就是用你的浮漂去稱量你的餌料。或者說一個正常大小的餌料在這支漂上能壓幾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垂釣參數。掌握了這個參數你對水下兩個餌料的狀態也就比較清楚了。
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我們常用餌料的比重差別還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商品餌料的比重要小一些,而以顆粒、玉米面為主的餌料比重就要大得多。
把調好的浮漂在半水(不要機械的理解為水深的一半,只要是下鉤到底漂尾被淹沒在水裏就行)掛一個餌拋竿下水,調目減這個時候的目數就是一個餌料所壓的目數,這就是整個稱餌的過程。
再說說餌料。我主張餌料要軟,而且是越軟越好,只要你能把餌料搓在鉤上並拋竿入水,浮漂能正常的站立起來,這樣的餌料就軟硬來說是比較理想的了。很多朋友用很粘很硬的餌料習慣了,其實這樣很不好。
主要問題說完了,現在就該釣魚了。
因為我們基本上調的是全目,而且一個餌料是不能把浮漂全部壓下去的(一個餌料基本上壓全目的5分之3),所以當兩個魚鉤都裝上餌料的時候,如果漂尾不出水面,你可以慢慢的一次很少(大約10-20毫米)的把浮漂向上移動,只要漂尾露出水面一點,就算是找好底了。
這種釣法的特點是,當兩個餌料釣底以後,它們都會慢慢的溶化,化小了的餌料就會慢慢的上升。只要控製好餌料的粘性和軟硬,這種上升的餌料就不是死的,而是一個移動的“活餌”。只要你的鉤上還有一點餌料(這時從漂尾上就可以看出來還不是你的調目),你就可以等魚上鉤。如果你的漂尾長150毫米,那麽你實際上就是在離底140毫米左右這個範圍釣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釣法。
拋竿入水,底層魚吃食自不必說。餌料化了一點開始上升,鯉魚、鯽魚仍然會繼續搶食。就是上升得比較多,只要魚鉤上還有食,花、白鰱也會不甘示弱,因為在水深不超過兩米的時候,花、白鰱還是比較喜歡在很低的底層覓食的。這個時候你只要看見浮漂輕輕的向下“點”了一下,即使是力度不大的向下“點”了一下,很可能就是花、白鰱在咬鉤。我的花、白鰱都是這樣釣起來的。
這就是我的調全目釣1目。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