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下竿有幾種方法,最普遍使用的是餵窩下竿法。這種方法,只要在打好窩隔一段時間,把釣餌裝鉤下竿就行了。需要特別註意的是:如果窩子附近或周圍沒有有水草,魚線可以用得較長些,一般可以超過竿子的長度,線長的好處是,一旦上大魚時與之進行周旋,有較大的回旋余地,線短了遛魚時就比較困難和費勁。但是在窩子附近和周圍有較多的水草,釣線就要短些,因為一旦上大魚,魚很容易將餌鉤拖入水草中,特別是線太長了,容易被水草纏住,這時大魚進行掙紮,釣線只得拉緊,很容易斷線跑魚。
另一種下竿法是:當窩子打好後,就裝餌上鉤,靜靜地註視著窩點附近的水面,等待水面發現魚星時立即下竿。值得註意的是:一是下竿動作要盡量輕,不可發出任何聲音,讓餌鉤輕輕到水底,以免鯉魚受驚遠離窩點;二是下鉤的位置要準確無誤,必須在魚星移動的前方,才有較好的效果。
還有一種下竿方法,就是使用海竿了,如果釣餌充足可以打窩,方法很簡單,就是聯續投放幾次猛頓拉回,使餌料散落在投放點,稍後正式投竿垂釣了,如果餌料不足,就不必要打窩了。利用海竿釣鯉魚,優點是釣線長,投點遠,使用爆炸鉤,餌料誘釣一體,再者,上大魚後,容易遛魚,得魚機會要比
手竿機會大得多。
再說說提竿,也叫揚竿、拉竿。是指鯉魚吞鉤後,起魚上岸的動作。提竿必須掌握好時機,過早或過遲,都會跑魚驚窩,所以,提竿得魚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動作。分析如下:鯉魚個體大嘴大,但它並不是一下就把鉤餌吞下,而是需要經過多次嘗試後,感覺餌料味道對口,並且無危險後才大口吞下。這個過程,浮標的上的反映是:先是小幅度的浮浮沈沈,成為第一階段;然後是浮標徐徐向下沈,或出現突然黑標,或走標,成為第二階段。如果在浮標出現浮浮沈沈時,正是鯉魚試餌品嘗階段,這時就提竿,最容易跑魚驚窩了。如果是在浮標徐徐向下沈,或出現突然黑標,或走標,這時正是鯉魚大口吞食後階段,這時提竿中魚率在90%以上。因而,掌握提竿時機,必須了解鯉魚的覓食習慣和規律,適時提竿中魚率就高,掌握不好時機,過早或過遲,跑魚驚窩的機會就大,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以上是
手竿釣鯉魚的信號,那麽海竿的信號表現是:鈴夾輕響或竿梢點點,是鯉魚覓食第一階段,不要提竿,要等待鈴聲連連震響或竿梢振幅較大,或竿子彎腰,或送線(回線),這時提竿,保證得魚了。
綜上所述,還只是釣約1千克左右的鯉魚,如釣3——5千克甚至更大的鯉魚,那就加倍費勁了。當更大的鯉魚上鉤之後,會往深水處逃竄,這就需要垂釣者的遛魚
技巧了,首先要沈著、冷靜、耐心,緊握魚竿,讓魚竿繃緊成弓狀,充分利用魚竿的彈性,和魚周旋,使其精疲力盡,魚肚翻白,最後就擒,避免和魚行成拔河狀態,造成斷線跑魚的結局。如果是海竿,可以充分利用釣線長的優勢,適時放線或收線,若大鯉魚打墩,不要硬拉,可以用彈琴的方法(一手適當拉緊線,用另一手彈撥魚線,可多次彈撥,使魚疼痛,起身運動),最後用抄網擒之。
以上方法,本人多次探討實踐,去年釣得最大的鯉魚有6。8千克,在本網站發文介紹過,今天把經驗進行歸納總結,與大家共享,知識水平有限,難免文不達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