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養魚池是指養殖戶或垂釣經營者將成品魚集中在某一魚池單獨餵養,供人垂釣娛樂,按斤收費的專門魚池,在城市四郊或公園中分布較多。近年來,隨著釣魚比賽的不斷升溫,各地競技垂釣活動也日益普及。不少垂釣活動開展不太發達的地區,由於沒有專門供訓練、比賽的專業競技魚池,在組織比賽時,大多都會選擇這樣一些既有較高魚類密度,又有良好吃鉤率的精養魚池,以達到釣賽圓滿進行的目的。參加在精養魚池內舉行的競技釣比賽,不同於平時自然水域的休閑垂釣,也不同於在超高密度的專業比賽池中進行的競技釣。它的特點是:魚體肥大,雜魚少;密度適中,溶氧高;猾口魚少,標訊好;前幾場好釣,後幾場魚不肯“咬”。

根據比賽規則的不同,在精養魚池中可分為垂釣對象魚(鯽魚)和混養魚的比賽兩種。

一、精養魚池中垂釣對象魚(鯽魚)比賽的技術

1.釣具組合:出於對精養魚池一般垂釣規律的了解,我們在選擇釣具組合時,應采用“先粗、硬,後細、軟”的組合方式。一定要備上兩種線徑、釣性不同的釣組(以垂釣300克左右的成品鯽魚為例):

A.速釣組合以母線1.2或1.5號,子線0.6或0.8號,中、大號的浮標及超硬調的鯉竿組成;

B.“糗釣”猾魚的線組以母線0.8號或0.6號,子線0.3或0.2號,中、小號浮標及中硬調的鯽竿組成。在(賽前)完成測試、調整程序後,留置備用。一般來說,對於不明確魚情的首場比賽,釣手應首先以“速釣組合”出戰,爭取在開始階段的上魚高峰中搶得先機。此時,即使判斷失誤,魚開口不好,也完全可以在大家稀疏上魚的慢節奏中完成更換釣組的程序,而不會與對手拉開較大的差距。相對於“魚開口大咬,眾人狂上不歇”時,再去更換較粗釣組的窘況相比,明顯是前者的選擇更加合理一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