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竿 漂流釣也稱逐草釣法
漂流釣也稱逐草釣法。是針對草食性魚類食草的習性,以草為餌來釣取生活於水體中上層魚類,也是在施釣中遇到氣候變化(高溫)、魚情變化(上浮)沈鉤底釣無法實施時采取應急補充釣法。漂流釣取的對象魚有草魚、鯿魚、魴魚、翹嘴紅鲌等。漂流釣最佳的施釣時期為每年的5月上旬~10月上旬。
漂流釣法在我國長江流域較為流行,尤其在江南地區更為多見。在水面較小、魚頭較集中的魚塘,漂流釣釣草魚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釣法。
拋竿:(海竿)選擇竿體輕,調性偏軟的拋竿一支(3.6米),配直徑為0.35~0.45毫米的超強尼龍線,貯線為100米旋壓式中型漁線輪,浮漂只可選用乒乓球大小的球漂,不能使用長尾漂(尾漂長容易纏線,影響拋投),墜可用10~15克大小的鉛墜,(無墜拋投不遠也無法維持平衡)釣鉤可以根據所釣對象魚的大小自己紮製。具體方法是取60厘米的子線,按20厘米1鉤的等距離拴結2只(不帶鉛墜)光條鉤,用紮製串鉤的方法紮好即可。
釣具組合:在主線上安裝球漂,漂下連結雙鉤釣組,再將鉛墜連結在釣組最下面。
釣餌:漂流釣餌多為素餌,常見的狗尾草、南瓜花、小白菜葉、蘆葦、豆葉等其他植物莖葉,也可根據所釣對象魚的食性,選擇其它的誘(釣)餌,如釣鲌魚,則可拋投活蝦作誘餌來釣取。
用餌技巧:漂流釣用餌,需考慮到釣場的環境、季節等因素。比如釣場周圍有蘆葦,就盡可能地使用蘆葦心作餌;塘邊有菜秧,就用菜秧。盡量選擇一些塘中的魚常食用熟悉的餌。因為魚有認熟不認生的習慣,對較為熟悉的餌,攝食較為積極,拒絕不熟悉的餌。使用蘆葦作餌時,應剝去葦心外邊的老葉,留出稚嫩部分掛鉤;用草也是如此,假如草嫩不好掛鉤,可將草挽成一個結,釣鉤可順著打結的走向掛,這樣既不容易脫鉤,又利於鉤的快速穿刺。草魚、鯿魚更偏愛植物的葉片,對於纖維化的莖幹沒有食欲,因此,釣餌以葉片為最佳。此外,餌的大小也應針對魚口裂的大小,宜小不宜大。
釣時:長江流域屬亞熱帶雨林氣候,是南北方氣候的交匯點和過渡帶。每年5月至10月,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變化的原因,造成水體缺氧氣壓過低,魚類會因缺氧上浮,在沈鉤底釣無法實施時,即可使用漂流釣法。
施釣技巧:在發現有魚上浮時,可選擇在魚塘的上風處,將割好的青草或綠色的菜葉等誘餌,從上風處拋入水中,使它隨風漂浮在水面聚魚。當發現浮草處有大量的魚星或有魚逐草時,可在釣鉤上穿掛青草、菜心、拋入浮動的青草誘餌處,拋投時最好能將釣餌的落點拋遠一些,(避免驚散正在食草的魚)待鉤餌落水後,再輕輕地將鉤餌移到青草誘餌處候魚咬鉤。漂與鉤餌的距離通常設定在20~30厘米之間,若想釣大魚可將球漂向上抹,釣深一些,這樣中鉤大魚的機會多。如發現浮漂黑漂時,不要立即可揚竿,應稍遲1~2秒讓魚吃牢再揚竿,也可根據鉤上餌的大小決定揚竿的遲早。如果餌大可稍遲一些,若餌小魚可一口吞入,就應早一些。草魚吞餌多半是突然黑漂,而鯿魚的信號則是反復多次的小動作,有魚中鉤後,應立即牽出釣點之外引遛。由於漂流釣所釣對象魚都是浮在水的中上層水域,彼此很容易發現對方。因此,它要求施釣者盡可能地不要穿著顏色光鮮的衣服,更不要在釣點附近大聲說話,註意自己身體的陰影和釣竿的影子,以免打擾魚群,草魚一向膽小,一有情況它會立刻逃遁。
漂流釣的優點:不受竿長的限製。容易中鉤大魚,因為釣組上有漁線輪,上鉤後得魚的成功率高。缺點:適應面受限所釣的對象魚有限,施釣時間有限,只能適應小水面或魚密度高的池塘,不能適應湖泊、水庫、大水面,也不像其它釣法那樣適應面廣,可釣魚種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