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愛好者一般稱抗浪魚為大頭鰲、深水鰲,屬小型魚類,通常成熟時長約10~14厘米。與普通鰲鰷相比,頭較腹部略寬大,背部呈暗綠色,肥厚,腹部銀白色,喜群體逆浪而溯,故稱抗浪魚。它個體雖小,但肉質細嫩香美,尤其是腌製品肥而不膩。江釣者一般認為此魚盡管數量多,但吃餌的魚數量少,故放棄垂釣機會,筆者在垂釣實踐中發現,若方法正確,照樣會滿意而歸。

    一、釣具釣餌的選用及配備

    釣具可沿用江釣黃顙魚的工具,即自己配製1米左右黃色竿梢(市面有售),再配上車盤繞線輪,也可以用2.1米拋竿配繞線輪。竿短一般來說靈敏度高。主線可用直徑0.3~0.5毫米陶瓷線,腦線長15厘米左右,綁上4號鉤。在腦線與主線連接處安上一約10克左右三角形鉛墜,使垂釣時線與江面成一10~30度的夾角。

    餌料可用蠅蛆或瘦肉。用蠅蛆時,每鉤掛6~8條,安裝時前幾條先橫穿過去,最後一條像穿蚯蚓一樣包住鉤尖;用瘦肉時不能太大,否則抗浪魚嘴吞不下,鉤尖可稍外露一點。

    二、釣點及垂釣時間的選擇

    抗浪魚主要在離岸30米遠以上的流水中活動,岸邊則很少,所以釣點應選擇河中躉船尾或河中其他船只邊進行。抗浪魚一般不避人,其遊速與水流速度相當,故還是可見一大群停在船尾或一側,很容易發現它們。

    抗浪魚4月底長約2厘米,到7月份就已生長成熟,4月份也有相當一部分成魚混雜在幼魚之中,4月份到10月份都是垂釣的好季節。抗浪魚有些怕光,早晨及傍晚垂釣效果較上午好。夏天的陣雨天抗浪魚食欲最強。

    三、垂釣方法

    垂釣時按以上方法裝上魚餌後,投入水中,迅速放線,餌離水面約10~15厘米,握竿的右手大拇手壓住車盤輪軸,每隔約15秒順著線方向斜向上拖動餌料再放回原處,這樣很容易引起抗浪魚的註意並覓食(也有可能是其進行攻擊)。抗浪魚口大,餌料很容易全被吞入口中,這時憑線傳導的拉力,順勢將竿斜向上提,並轉動繞線輪,線被繞得較短時迅速提魚上岸。若直接提,一則抗浪魚愛跳,易跑,另外,線長拉上岸也不方便。

    釣友若有興趣,釣住抗浪魚不拉上岸,讓其在水中繼續遊,有時能撞上大鱖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