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造窩釣魚技巧
在我國許多大山中都存在著石質溶洞。那些從山坡上湧下的雨水、泉流蜿蜒輾轉,形成溪流或瀑布,有的流向丘陵和平原,有的從溶洞中穿過。 這些石洞,大小、長短、深淺各不相同。長者達幾十千米,短的僅幾十米;洞內水深的可達幾十米,淺的僅過膝。就大家熟悉的風景區而言,江蘇宜興善卷洞內的暗河可以行船,長300余米,最深處4米,最寬處20多米;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水洞長700多米,最深處5米多,兩條地下暗河交界處寬50多米;而南京東郊的小湯山高僅50余米,方圓僅4~5千米,但卻有8個冷、熱泉洞。水洞裏的水常年不涸,而且還有魚,於是,聰明的釣者便據此研究出新釣法———中國釣魚網之水洞造窩釣。
水洞中的魚品種很多。有馬口魚、鰍 、等小型魚類;在人跡罕至的亞寒帶地區,有哲羅魚、鮭等;中原、西南、華東、華中、華南等山區的水洞裏,生存著溯流而上的淡水魚,如鯉魚、青魚、鱖魚、銅魚、鮎魚等。 由於入洞日久,長期不見陽光,這些魚體表都呈白色或銀灰色。
水洞釣魚以手釣為多。 手拽一根長5~10米的麻繩或粗三股不透明的錦綸線,要求鉤大,柄長,龍門闊, 第倒刺適中,餌用蚯蚓、蟋蟀、蝗蟲、地蠶、青蟲、面包蟲、 十溪蟲、蝦、小活魚等。 在進水口處垂釣,將鉤餌拋入水 章洞後,耐心等待,並不時地將線向後輕拖1米左右,再 新讓其順流而下,以引誘洞內的魚上鉤。為了使魚聚在 鉤洞口,還要不斷地向洞內撒些誘餌,如麥麩、米飯之類, 釣釣時,釣者最好站在洞的兩側,以免身影映入水中,嚇走魚兒。
為了釣到更多更大的魚,有些釣者每天準時(如上午8時)在水洞進口處約50厘米處的地方倒一碗剩飯菜,再用瓦片或石片蓋住,連續3~5天不釣魚。 到第4天或第6天時去釣,此時魚已形成條件反射,每天準時到這裏進食,因此吃鉤率很高,這就是“水洞造窩釣”。不過,此法雖然效果很好,但城市釣者就難有此種機會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