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絲尼龍線

1938年,杜邦公司宣布研製出了“尼龍”。這種材料是“新的人造超聚體”,能夠加工成紡織材料,其彈性和強度要優於棉線、絲綢、毛線和人造纖維。第二年,杜邦公司開始生產單絲尼龍線。這種新的漁線,按今日的產品標準來看,要原始得多,所以當時並沒有能夠在釣魚界流行開來。在其後的20年裏,獨特的達可綸辮線(辮線,即通常所說的編織線)成為漁線市場的主流產品。1958年,杜邦公司推出了斯特恩(Stren)漁線。與同時代的漁線相比,這種線更細,其適用性也更廣,能夠配合多種漁線輪使用。由於它的性能較傳統漁線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斯特恩漁線很快就為眾多的釣魚愛好者們所接受,休閑釣魚活動也隨之日趨繁榮。

在目前的市場上,單絲尼龍線仍非常流行,占據了總市場份額的23%以上。正如漁線的名字所暗示的,這是一種成分簡單的產品。生產者通過擠壓的工序,將融化的塑膠擠過模子,形成線狀。這一工序無須花費太多的資金,這也是該產品能夠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生產企業眾多,一些廠商的低價產品缺乏技術監督,加工工藝上難以達到生產優質品的水平,也就降低了漁線的抗張強度、抗磨損性、線結強度等指標。換句話說,“物有所值”是購買單絲尼龍線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購買時,最好要“貨比三家”,從中挑出最合適的產品。

辮線

辮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編織線。在尼龍研製成功之前,達可綸辮線在市場上的地位不可撼動。達可綸辮線的線結強度、伸展性弱,抗磨損性低,所以當單絲尼龍線推出後,達可綸辮線很快就開始衰敗。在今日的市場內,它只占有較小的份額,主要是一些鯰魚釣手和拖釣愛好者使用。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凝紡聚乙烯、芳綸、凱夫拉爾、大力瑪等新材料的出現,構成了新的辮線種類,也就是通常說的“超級辮線”或者是“微絲線”。這些合成纖維更細,強度更高(比鋼鐵要強10倍以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