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以來,漢口中心城區的景觀湖水體發生大面積藍藻。湖泊專家經過調查論證,爆發藍藻的主要誘因是垂釣者使用的魚餌含有大量高氮磷。

昨天,江漢區水務局對垂釣說“不”,發出通知和通告,嚴禁在景觀湖邊釣魚,對釣魚者定期進行勸導和疏散。

江漢區有後襄河湖 、北湖、西湖,小南湖、機器蕩子湖、菱角湖等六個景觀湖。進入3月以來,除了後襄河湖,因有保安值守禁止釣魚,未產生藍藻,另外五個湖泊均不同程度出現藍藻。

昨天上午,記者在北湖邊看到,有釣魚者78位。釣魚者面前的水面上都有一層層厚厚粉末狀的顆粒,以吸引魚群覓食,俗稱“打窩子”。64歲的釣魚者劉文成說,魚餌都是在漁具店購買的,主要是酒糟、豆腐渣等浸泡而成,釣魚之前,先撒一些魚餌料。

記者來到西湖,看到湖邊有53人釣魚。小南湖,上午也有32人釣魚。機器蕩子湖和菱角湖水面上覆蓋藍藻。保潔員唐書和說,原來每天都有50多人來釣魚,現在都不來了。

探因:魚餌真能破壞水質?

江漢區湖泊管理所所長潘子英說,藍藻爆發主要原因是水體受到汙染,高度富營養化,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誘因來自於垂釣者撒下的大量魚餌料。

圍繞這個問題,市政協委員、江漢區水務局總工程師沈玲進行了專題調研。沈介紹,目前漢口釣魚的魚餌都由曲酒、酒糟、豆腐渣、油枯、麥麩、魚類及動物內臟提煉品等經過蒸熟,密封浸泡而成。含有高氮磷成分,使水體日漸富營養化,破壞了含有電解質的湖水,於是產生了藍藻。另外,市中心城區的湖泊水域面積不大,與外界水體沒有聯系,自凈功能較差。餌料進入水後無法自然降解,加重湖泊水體負擔。

江漢區湖泊管理所副所長潘瑞靜介紹,目前6個湖泊都屬於四類水質,這些湖裏的魚不宜食用。

禁釣:以勸導勸阻為主

對垂釣者說“不”依據何在?江漢區湖泊管理所副所長潘瑞靜介紹,近兩年來,區政府為改變生態環境,每年投入百萬元,其中一項開支就是購買鰱魚補充湖內生態平衡,而大量鰱魚被釣走影響了效果;更重要的原因是造成了汙染,根據有關保護湖泊的規定,主管部門可以采取措施。

江漢區水務局長楊小平介紹,這次措施包括,設立警示牌,對在景觀湖釣魚的危害進行解釋。市政監察人員和湖泊管理員將對垂釣者進行勸阻、勸導,希望市民不要到景觀湖邊垂釣。

楊小平說,很多地方都對魚餌進行了規定,如加拿大規定只能用蚯蚓等做魚餌,國內如杭州、蘇州等地禁止景觀湖釣魚。

釣友黃成斌說,很多老年人把釣魚當成業務愛好,主要是消遣,既然在景觀湖釣魚破壞水質,那我們到什麼地方釣魚?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為民稱,郊區有很多釣魚塘,但是收費比較高,建議政府劃定專門的區域免費提供給老人釣魚。即便景觀湖放開釣魚,也應使用降解魚餌,並嚴禁向湖水拋撒魚餌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