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下旬以來,位於雉城街道後洋村的包漾河取水點,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放養的魚苗。工人們將一簍簍魚種倒入清澈的水中,一尾尾魚兒便擺動魚尾歡快地徜徉起來。“每年都會在這裏進行增殖放養,今年共放養魚種50萬元,包括花白鰱、草魚、鯿魚、鯽魚、太湖花鱉等,這些魚苗將起到改善水源地水質和生態環境,增加周邊漁民收入的作用。”縣農業局水產站副站長王建華介紹道。

作為長興城區的飲用水源地,包漾河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百姓的飲用水安全。為了改善水質,自2006年起我縣實施增殖放流工作,在包漾河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放流各類魚種,近8年來放養工作已投入資金370萬元左右。

除了做好包漾河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增殖放流工作,今年縣農業局還將重點做好“太湖風情實驗示範帶”水生動物增殖放流和西苕溪漁業增殖放流工作。計劃清明節後在濱湖大道沿線水帶放養魚種20多萬元,發揮其改善生態、觀賞等作用;冬令時節在西苕溪放養太湖白魚、花白鰱等各類魚種,改善西苕溪水質,促進漁業資源保護,這項工作自2009年啟動以來為西苕溪帶來各類魚種200多萬尾。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