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雍溪鎮團結村村民7日上午反映稱,該鎮淮遠河流域的天然魚類大量死亡,老百姓在岸邊瘋搶死魚,還有部分拿到集市上賣。
事發回顧:水面大量魚類垂死掙紮
7日下午2點,被傳發現大量死魚的淮遠河丁家橋流域,15米寬的河面上,偶爾能見到幾條翻著肚白的小魚,從東北側的下遊順著風勢,漂向西南方的上遊。走到岸邊細看,不時還能發現成群的數十條小魚,將頭探到水面換氣。
“魚都撈得差不多了。”負責修築淮遠河兩岸河堤的幾位民工介紹道。他們早上8點來上班時就發現,大大小小各種魚都遊在水面上,這種現象從來沒有過,很反常。民工黃剛稱:“魚多得很,說不清是死是活,反正遊得很奇怪,給人的感覺是在垂死掙紮。”
村民施祖雲7日上午11點趕完場回家,路過丁家橋時看到了更為驚人:平時只有幾個垂釣者的淮遠河兩岸,竟然聚集著大量村民,他們用漁網將河面上已經遊不動的魚撈走,裝進一個個竹簍裏。被撈起的魚,有塊頭較大的鮎魚、烏魚,也有其它大大小小的各種魚。
村民猜測:工廠排汙或者人為投毒
“你聞嘛,河水中有很大一股刺鼻的臭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懷疑,發生在淮遠河丁家橋流域的大量魚類反常現象,很可能是生產碳酸鍶的廠家紅蝶排汙所造成的。而紅蝶廠的位置,正好在淮遠河的流經水域上,在丁家橋下遊400米。
對於這一疑問,雍溪鎮紅星社區書記黃仁之予以解釋。他是在重慶晨報記者抵達現場調查不久前來的,隨後一直跟隨在記者身後,保持著10-20米的距離。黃仁之說,魚類並沒有大量死亡,只是有少量遊在水面上,應是天氣變化致使水域缺氧,從而形成的浮頭現象(水體中溶解氧降至魚類或水產動物不能正常呼吸時,魚類等動物頭部浮出水面)。
另一位社區幹部謝光榮則稱,7日上午聽群眾說起這個情況後,鎮政府和社區分別派人到現場看過。謝光榮反映了部分圍觀村民對事發原因的猜測:一是上遊造紙廠的汙水順流,二是下遊紅蝶廠的汙水倒流,三是人為投毒麻醉魚類。“但是,發現浮頭的只有丁家橋上下200-300米流域,而不管是上遊還是下遊排汙,出現問題的都不可能只有這麼一段。”謝光榮由此否認了前兩種說法,他認為第三種情況可能性更大。
官方回應:廠方否認排汙 原因不明
7日下午,雍溪鎮紀委書記汪培剛來到丁家橋。他向記者透露,事發後鎮政府很重視,他於中午親自致電紅蝶廠長謝雲富,得到的回復是:確認紅蝶並未排汙。
謝雲富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自2008年該廠經過環保整治後,已經將汙水改為內部循環使用。此外,在廠區及其周邊河段並沒有發現魚類浮頭或是死魚現象。
由於此次雍溪鎮大量魚類浮頭的原因尚未查明,記者現場提取了水樣以備查驗。另據雍溪鎮綜合市場販賣肉類的攤販證實,7日上午的確有人將淮遠河中撈來的死魚拿到市場裏販賣。“老百姓哪裏分得出魚的好壞,也不曉得魚是啷個死的。反正這些魚,我們是不敢吃的,也建議大家最好別吃。”
(重慶晨網記者 盧雨 4月7日18:10報道)大足區雍溪鎮團結村村民7日上午反映稱,該鎮淮遠河流域的天然魚類大量死亡,老百姓在岸邊瘋搶死魚,還有部分拿到集市上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