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蚯蚓吃的是工業汙泥,產出的是有機肥料,蚯蚓自身還含有高蛋白,有很多用途。6月28日,記者來到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區牛頭鎮村,看到這裏有1100畝“蚯蚓田”,蚯蚓搖身一變成了“肥料生產車間”,將工業汙泥轉化成了有機肥料。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生態經濟與環境研究室主任孫若梅表示,用蚯蚓處理工業汙泥是一個創新,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實現了社會效益。

濰坊壽光開發千畝蚯蚓田 效益蚯蚓和糞便都賣錢

    郭百永抓起一把灰土,裏面一條條蚯蚓不停地蠕動。

    2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區牛頭鎮村的壽光市金盛源固廢處理有限公司蚯蚓汙泥處理基地,看到整個基地裏排列著一條條灰色的泥壟,每條泥壟上還放置有一根黑色的微噴水管,基地負責人郭百永和弟弟郭寶玉正在除草澆水。郭百永告訴記者,他們這片蚯蚓汙泥處理基地共有1100畝,這一條條泥壟就是蚯蚓的“家”,泥壟上的黑色微噴水管則是用來保持土壤濕度的,一般一天噴一次,幹旱的時候一天噴兩次。

    隨後,郭百永帶著記者來到了一條泥壟上,他翻開灰色的土壤時,記者發現,土壤內還有一些黑色汙泥,一條條紅褐色、不停蠕動著的蚯蚓夾雜在汙泥和土壤中,這些蚯蚓擠在一起,並一個勁地往外鉆。郭寶玉表示,這些灰色土壤就是改良好的蚯蚓糞,而黑色汙泥則是尚未處理完畢的工業汙泥,在普通人眼中,這些工業汙泥會造成環境的汙染,但對蚯蚓來說,汙泥卻成為了食物。

    經歷

    從牛糞養蚯蚓受啟發

    談起自己是怎樣想到用汙泥養殖蚯蚓的話題時,郭百永一下打開了話匣子。他在1999年開了一個處理汙水藥劑的小廠,當時他就發現工廠內的廢棄物非常汙染環境,處理起來也十分麻煩,他希望尋找一種既可以處理掉這些廢棄物又能獲得經濟效益的方法。2010年,他和弟弟郭寶玉到湖南、湖北等地考察,發現不少地方都在用牛糞養殖蚯蚓。

    “我想這些蚯蚓能吃進臭烘烘的牛糞,卻排出了營養價值不菲的蚯蚓糞,不僅解決了令人頭疼的牛糞汙染問題,而且出售蚯蚓和蚯蚓糞還能獲得不菲的經濟效益,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郭百永告訴記者,回濰坊後他便開始試驗用廢棄物養殖蚯蚓。2011年,他購買了15斤蚯蚓,並租用了7平方米土地開始用當地工廠內產出的汙泥養殖蚯蚓,竟然成功了。

    今年4月份,郭百永又和弟弟郭寶玉開始大面積養殖蚯蚓,這便是記者眼前的這片蚯蚓汙泥處理基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