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淮河水殤沈丘一年癌癥死亡近兩千人 組圖
6月4日,安徽潁上縣新集鎮下灣村。劉永凱站在妻子墳前
6月3日,潁上縣沙潁河,漂在水面上的死魚。
沿河區域多癌癥村,個別區域癌死亡率高於離河較遠區四五倍;研究首次證實癌癥高發與水汙染的直接關系
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出版,首次證實了癌癥高發與水汙染的直接關系。
這是中國最權威的疾病研究防治機構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歷時8年研究的成果。
過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內的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多發“癌癥村”。更早之前,在粗放追求GDP的年代,淮河及其支流被大小工廠汙染。村民們的水井越打越深。不過死亡還在增加。
汙染和癌癥高發引起國家重視,沿淮河流域沿河工廠被治理,目前水質已得到改善。專家介紹,盡管如此,癌癥發病率的正常回歸,起碼還需10年。專家亦指出,對水環境的治理應更加強化,以降低汙染帶給人體健康的風險。
近20年間,清澈的沙潁河變成了黑臭的水
從西而來的沙潁河,在安徽省潁上縣新集鎮北部繞了個彎兒,形成一片肥沃的小沙洲。
沙洲南岸的下灣村,距河百米遠。
6月4日中午,在馬路上曬了一上午麥子的劉永凱和村民苑洪亮走向河堤,坐在盛小麥的布袋上,休息納涼。
今年76歲的苑洪亮,曾是沙潁河上的一名老纖夫,以河維生了一輩子。
苑洪亮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用木桶從河裏打水飲用。有錢的富戶人家,會劃著小船,到河心取水……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地方政府重視經濟效益,各種製革廠、造紙廠、玻璃廠、化肥廠紛紛出現在沙潁河兩岸。大量的汙水直排入河。
“當時全國以經濟發展為重點,政府對環保還沒有足夠重視。”潁上縣環保局紀檢組長江明(化名)說。1982年,國務院新成立的環境保護局,仍只是建設部的下屬機構,而在地方區縣,甚至沒有專門的環保部門。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間,清澈的沙潁河變成黑臭水。新集鎮的各家各戶,開始在自家院子裏打七八米深的壓水井。
源於河南伏牛山區、流經豫皖兩地的沙潁河,只是淮河流域最大的一條支流。淮河受汙染的支流,遠不止沙潁河,奎濉河、渦河等其他區域,同樣被汙水侵蝕。
下遊居民飲用經處理的淮河水後,惡心、腹瀉,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54天,導致百萬民眾飲水告急
1990年,劉永凱50歲的二弟被診斷出肝癌,沒過多久便死去。
此後,越來越多的村民發病死亡,下灣村開始恐慌,也逐漸懷疑與飲用沙潁河水有關。
劉永凱從壓水井裏取的水,呈現五顏六色,一開始是藍色,澄清一個小時,變成黃色。
而在安徽宿州埇橋區的楊莊鄉伊橋村,源於江蘇徐州的奎河流經這裏,村民郭良心取井水洗土豆和藕,水很快會變成藍色。
下灣村民多次找潁上縣反映問題,未果。劉永凱從沙潁河裏灌了兩瓶水,帶到阜陽市衛生局求檢測,衛生局不給檢。村民湊了1000多元,讓劉永凱疏通關系,他最終從衛生局拿到一份檢測報告,“內容很簡單,就說沙潁河水質汙染很嚴重。”
拿到報告後,劉永凱回到潁上縣,給縣裏施壓,“市裏都出報告了,縣裏能不重視?”不過,還是不了了之。
1994年7月,淮河發生了重大水汙染事件。淮河上遊因突降暴雨而開閘泄洪,積蓄的2億立方米水被放掉。但這些積蓄水的水質低劣,所經之處,河面上泡沫密布,魚蝦死亡殆盡。
下遊居民飲用了經自來水廠處理過的淮河水後,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癥狀,沿河各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54天,百萬淮河民眾飲水告急。
這一事件引起中央高層重視。1996年,國務院發布《淮河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要求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確保1997年實現全流域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2000年實現淮河水體變清的目標”。
正是這一時期,各地區縣的環保辦公室從隸屬的城建局脫離,組成環保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