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每年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獎金不等的釣魚比賽。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足球職業化正處於萌芽階段,而當時釣魚行業的待遇也並不好,不過,曾經是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國家級釣魚裁判朱偉民卻毅然投身釣魚行業。
朱偉民曾對信息時報記者說:“當時我們進隊(足球隊)的工資才36塊半,我弟弟7年之後踢甲A的時候年薪是70萬,這是比不了的。”後來,朱偉民在釣魚圈裏,一幹就是30年。是什麼讓朱偉民放棄足球的美好前景,而選擇當時正處於發展瓶頸期的釣魚?釣魚行業的報酬與薪資究竟如何?
職業釣手收入不菲
任何比賽只要賦予了“競賽”的含義,必然就會與“獎勵”掛鉤。即便是更加註重“休閑”的釣魚比賽,同樣不例外。
過去大多數的釣魚比賽,第一名的獎勵通常都是一根釣竿,而近幾年來,釣魚比賽的獎勵和獎金卻不斷提高。發獎金已經成為很多釣魚比賽的獎勵方式。而這也逐漸成為了許多“職業釣手”謀生的一種手段。
從前普通的一場釣魚比賽,獎金最多不過千元,而參賽選手大多都是業余的釣魚愛好者。伴隨著釣魚業走向“國際化”,比賽獎金也是不斷提高。如今,即便是舉辦一場“小型”的釣魚競技比賽,總獎金都超過1萬元,這不僅吸引了很多釣魚愛好者參賽,而且還吸引了許多的“職業釣手”。
“一般他們的底薪不會很高,但他們都是代表某個漁具公司參賽,按照成績的好壞計算獎金。每打一輪,贊助商相應地給予獎勵,每晉級一輪都會有獎金。”朱偉民這樣對記者說。以一般的“職業釣手”參加國家大型比賽為例,除了大賽的獎金外,所代表的公司也會有一筆不小的獎金。朱偉民表示,“比如說晉級一輪代表的公司給兩千,然後再晉級一輪就會有四千,以此類推,到決賽的話就差不多一兩萬左右。”
不僅如此,“職業釣手”並不是只拿贊助商給的獎金,要是參加的大型釣魚比賽,總體來說冠軍拿到手的就有將近20萬元以上。而且,不單只冠軍有高額獎金,前八名都會有不少的獎金。可想而知,如今參加大型釣魚比賽的高手,一年的總收入在幾十萬左右,已經完全可以與職業運動員媲美了。
不過,全國各地的釣魚比賽不是說個個都會有高額獎金,除了大型比賽外,每年小型比賽數不勝數,一般的獎金都會在1萬到2萬元左右。而一年裏全國性的大型比賽可能只有8場到10場,場數雖少,可是獎金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