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6日東海全面開漁後,不少出海作業的漁船陸續運回魚貨,我市東海海鮮供應量日益增多。不過記者了解到,與往年相比,今年魚貨中,中低檔水產品偏多,高檔魚類數量明顯減少。
昨天上午,在華嚴菜市場水產區,基本上所有攤位上擺放著的水產品已經從休漁期間的凍水產和外地魚蟹,變為透骨新鮮的東海小黃魚、鯧魚、帶魚等,且海鮮數量頗豐。不過從個頭上來看,很少有特別大的。
路林水產市場江東水產市場交易區負責人戎永敢告訴記者,這幾天批發市場鮮活東海海鮮日成交量達到580噸以上,其中最主要的交易品種還是帶魚、鯧魚、鮮白蟹和活皮蝦。
戎永敢告訴記者,從近一周的銷售來看,大部分魚貨的個頭普遍不及前幾年大,而且高檔魚類數量減少明顯。“主要還是海洋資源越來越匱乏了。像東海大黃魚、大鯧魚,前幾年消費者在菜市場還能見到,但現在菜市場裏相當少見。就算在批發市場裏,也就只有兩三家在賣。”
對於即將到來的國慶期間海鮮供應,戎永敢稱,供應數量上還是相當充足的。“國慶期間到甬魚貨數量會比現在更多,因為近期天氣較好,適宜捕撈作業;另外,下半年出海漁船會加緊作業,不少漁船在國慶期間都不打算休息。”
而隨著貨源數量增加,戎永敢也預測,估計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中低檔海鮮價格將保持平穩,但高檔海鮮價格有可能走高。“近年來捕撈成本逐年增加,差不多每年要同比增加10%左右,因此海鮮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而國慶期間由於家宴、婚禮較多,對高檔海鮮需求大增,有可能導致高檔海鮮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