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網具對漁業資源殺傷力極強,全市海監漁政執法人員每年要對這類網具進行清理整治,至今已有8年——
密密麻麻布設在近海及灘塗上的張網、地籠網、串網等定置網具,猶如天羅地網,每天不停地吞噬著落網的魚蝦……據漁政執法人員介紹,這些漁具雖然形狀不一,大小各異,但有一個共性:無論大魚還是小蝦,只要進入這些網具,一概通吃。
鑒於這類網具數量眾多,對漁業資源尤其是幼魚帶來滅絕性破壞,寧波市早在2005年7月1日實施的《象山港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保護條例》就明確規定,全年禁止張網,同時對串網和蝦子網的禁漁期也作了詳細的規定。也是從那時起,寧波市各級海洋漁業管理部門每年要依法開展港區內違規網具的清理整治工作,並將圍剿違規漁具的範圍擴大到全市沿海,至今已有8年。
8年圍剿,清理的違規網具已不計其數,僅今年以來已清理張網、地籠網、串網等違規海洋定置網具3800頂,違規蝦子網2200頂,違規鰻苗網1500頂。但據漁政部門的調查,寧波市近海的違規網具至今仍未剿滅,一些地方沿海甚至還存在著大量地籠網、串網等禁用網具。
違規漁具緣何在寧波市沿海難以剿滅?
漁政部門的調查顯示,由於使用地籠網、串網等漁業行為技術含量不高,潮水漲上來的時候魚會跟著潮水遊入網內,等退潮的時候便可收獲,因此一些人為貪圖小利,不惜違規偷捕。同時,因這類作業投入不大,一頂網具貴的也就千元左右,便宜的只要幾百元,違規偷捕,網具即使被收繳,也會馬上添置補設。對此,一位漁政執法人員形象地比喻說:“清理這類違規網具就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長出一茬。”
執法力量嚴重不足導致管理難以跟上是又一大因素。如擁有近三千艘大馬力漁船的象山,在編執法人員包括船員不到40人。而新興的漁業大市奉化,今年已經發展到擁有600多艘外海大馬力漁船,但是具體從事執法的在編工作人員不足5名。同時,漁政執法是違規在先的滯後行動,因此要想剿滅違規網具,關鍵要靠沿海漁區的當地政府配合支持,開展綜合治理。目前,余姚市漁業部門與相關鄉鎮攜手在杭州灣海域成功實施的違規網具清理行動,已為全市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本。
一位漁政執法人員坦言,由於涉及切身利益,不少沿海地區的鄉鎮政府和村幹部因怕違規者鬧事,往往采取能避則避的態度,反正海上的情況一般人也看不到,眼不見為凈。一些幹部甚至還錯誤地認為,現在鼓勵發展“農家樂”,小海鮮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漁民在家門口捕些魚對資源不會破壞,自己不去捕,也會被外地人捕去。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近岸淺水、灘塗是各種經濟魚類繁殖、索餌、棲息場所,也是海洋生物食物鏈的重要一環。當務之急是要把各地對定置網具的清理整治工作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以切實有效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否則,在海洋漁業資源日益衰竭的情況下,再不對違規漁具進行徹底的圍剿,“東海無魚”或將很快成為現實。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