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 釣

  釣諺說:“釣鯽要走”。合群的鯽魚常巡回往返於小溪、小河岸邊,故宜在岸邊水草洞、水草旁多餵幾個窩子,特別是在冬季,可餵10多個甚至20多個窩子,輪流下釣,獲魚必滿簍(圖1)。

  圖1 走釣鯽魚

  ①釣點 釣點應選擇在水草洞、水草旁,特別是水草間上釣率最高。釣諺說:“釣鯽不釣草,多半是白跑”。鯽魚與水草可說是結下了不解之緣。水草的嫩芽、嫩葉和其中的水生動物是鯽魚的主要“糧食”。水草中的氧氣充足,晝夜溫差變化不大,鯽魚喜在草間棲息、活動、交配、產卵。所以,選擇草洞釣鯽魚十拿九穩。釣點應以自然草洞為佳。在水表水草茂密的地方,其間必有一些孔隙。草洞有大有小,應選擇小碗口大小的為好。草洞下面的水底必須幹凈無雜草,魚鉤落不到水底一般是釣不著鯽魚的。

  ②釣具 釣魚竿宜長,宜輕,竿尖稍硬。竿長一般5米左右,一則可釣遠處,二則便於拋魚線;草洞釣鯽魚主要是走動釣,竿輕不致勞累,竿尖稍硬起魚快,以免上鉤的鯽魚在水草中亂竄而脫鉤逃掉。魚線宜短、宜細,但不應短於竿身,一般為3~4米,這樣下鉤時易於放入草洞內,且入水聲小,起魚快;魚線多取進口0.15~0.25毫米直徑的線。魚鉤最好是日本產的海夕4~5號鉤,一線只拴一鉤,這樣不易掛草,魚吃鉤後魚漂的反應也靈敏。墜子需小而重,這樣的墜子入水聲小,魚上鉤後魚漂反應快。魚漂取“七星魚漂”的5粒,因草洞的水底有深有淺,可減少調整魚漂的次數。

  ③誘餌 用“藥米”作誘餌,效果最佳。“藥米”的製作方法是:用靈草(又名零香草、零陵草、廣陵香草、回靈草、薰草、燕草、蕙草、香草、陵草、平南草、滿山香)40克,排草(又名香排草、細梗香草、合血香)60克,香松(又名甘松)50克,小茴香30克,滑石230克,大黃30克共6味中草藥,切細裝入大玻璃瓶中,倒入高粱白酒泡製,泡製的時間越久效果越好。垂釣前夕,在裝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倒入少許藥酒並搖勻,即成“藥米”。這種“藥米”入水以後,具有香、甜、色等特點,鯽魚特別喜歡吃。藥酒中有一味中藥大黃,具有造屙功能,鯽魚吃了消化快,屙得快,越吃越想吃,不會遊走。但“藥米”餵窩量不宜多,一次以10~20粒為宜。

  ④魚餌 魚餌以紅蚯蚓、蠶豆粉、蠅蛆為上乘。蠶豆粉具有生豆氣味較濃、色黃等特點,是釣鯽魚的最佳素餌。蠶豆粉的製作方法是:將青皮蠶豆放在鍋裏炒一下,見豆殼起麻點時即鏟出,切忌炒熟了。用小刀去豆殼。若一次準備用半年至一年的粉,可用石磨磨3~4次,使豆粉越細越好,用籮篩篩去粗的部分,細的部分裝入玻璃瓶中備用。若只用一次,就用銼刀把幾粒蠶豆一粒一粒地銼成細粉。垂釣時,加入30%的面粉混合,用手指蘸幾滴水,揉成幹濕適度的粉團。粉團過幹,掛上鉤後易脫落;粉團太稀,既粘手,又掛不上鉤。幹濕適度的粉團,掛在鉤上不易甩脫。粉團揉好後,用樹葉包著,以防幹得過快,不好使用。使用時,取比米粒小一點的粉團掛在魚鉤上,用手捏幾下,將其加固,即可下鉤。使用蠶豆粉釣鯽魚的好處甚多:一是鯽魚特別喜歡吃,上鉤率高;二是取材容易,造價低廉,可以儲備,每周使用一次,1千克的蠶豆粉可用一年;三是蠶豆粉下水後,黏性大,不易脫落;四是攜帶方便,容易保管且衛生;五是蠶豆有較濃的生豆氣味,小雜魚不感興趣,能排除小雜魚的幹擾;六是使用方便,垂釣時只要加點水調勻即可。

  ⑤釣法 選好草洞,餵好窩子後,便可在每個窩子間來回走動下鉤,交替使用。某個窩子釣上幾條鯽魚後,要補窩。補窩的“藥米”不宜撒得過多,一般10來粒即可。鯽魚吃鉤以後魚漂多數是徐徐上冒,此時提竿必得鯽魚。鯽魚上鉤之後應迅速提上岸來,不能讓它在草洞中遊動。如果讓其逃竄,不但會破壞草洞,還會把它的夥伴嚇跑。

  (2)灘 釣

  在小溪、小河到處都有流水灘,鯽魚喜歡在這裏戲遊、覓食,因此,也格外好釣。

  ①釣具 針對溪流中鯽魚個體不大的特點,釣具的組合是:手竿宜長,一般3.6~6.3米。竿宜輕,宜軟。魚線宜細,尼龍絲線以進口線0.15~0.2號為佳,魚線略長於竿身,不用腦線。魚鉤宜小,短柄,單鉤。以綠波魚鉤廠產的伊斯尼形517、518、519、520號鉤為宜;日本產的海夕3~5號鉤為好,魚漂宜白,以散子“七星魚漂”為好。“七星魚漂”用白雞毛梗做成。魚漂與魚漂的間距宜近,以1厘米為好。墜子與魚鉤的間距宜近,以2厘米為佳。魚鉤掛上魚餌入水後懸著不落水底,但離水底越近越好,因水底瓦礫、卵石太多,餌鉤落底容易被掛住而不順水流走,不易釣到鯽魚。笆簍宜用竹篾編成。因緩流中螃蟹特別多,用尼龍絲線織成的魚護易被螃蟹咬破而逃魚。笆簍有良好的通風、透氣性,使魚不至於死亡、變質、腐爛。笆簍要越輕越好,如果魚釣得多,笆簍太重,垂釣一天下來,還要負重,釣者吃不消。蚯蚓筒應放於笆簍蓋中,便於取餌,這叫“爭取時間就是魚”。在笆簍口的邊上掛一條舊毛巾,用於擦手。因為要經常掛魚餌、取魚,手太滑太臟,隨時用毛巾擦幹凈,不至影響穿魚餌。

  ②魚餌 溪流中的鯽魚特別貪吃,魚餌以小紅蚯蚓、蠅蛆為主,這兩種魚餌經久耐用。蚯蚓宜用半條,也可以一條分作3次用,蚯蚓掛上鉤後以不露出鉤尖為宜。蠅蛆的裝鉤方法很講究:蠅蛆的尾部較粗較平,上面有3個孔,鉤尖應從其尾部的一個孔中一次穿入,至倒刺穿進體內或從口中穿出,露出一點鉤尖才能將手松開。但要註意不能穿偏,以防蠅蛆的體液溢出,上魚效果差。蠅蛆穿鉤一次,可釣數十次。

  ③釣點 一般溪流都有流水灘,釣點應選擇在灘的中間。

  ④釣法 釣者應站在流水灘一側的岸邊,將魚鉤甩入流水灘的上端,讓其順水流下,當流至下端不能再流時,應提起再甩入流水灘的上端,使其順水流下,這樣重復多次,甚至數十次。每當魚漂在流水灘中停留或下沈、或連續點動時,這便是魚兒上鉤了,一提竿便可獲鯽魚。釣者在一個流水灘釣了一段時間後,為保證上釣率,可搬遷到另外的流水灘下釣。

  (3)流水邊釣

  ①釣具 釣具基本上與灘釣的釣具相同,不同的是:若釣清水,魚漂宜用“七星魚漂”的3粒。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表,一粒平躺於水面。魚漂的間距應大一些,以3~4厘米為宜。墜子宜重一些,以魚鉤穿上魚餌,鉤背恰好擱在水底的泥土上為佳。若釣渾水,魚漂應用“七星魚漂”,間距以2~3厘米為好。墜子應重一點,使魚鉤在水底不移動為宜。

  ②魚餌 誘餌以“藥米”為最佳,每次撒10粒為好。魚餌以紅蚯蚓、蠶豆粉、面餌為佳。

  ③釣點 釣點應選擇在溪流兩側的有回水處或緩流處,鯽魚多在這裏停留、覓食。特別是夏季漲水之後的2~3天,水庫、池塘、稻田順水流下的鯽魚、鯉魚、草魚常在這裏逆水而上或停留覓食,上釣率相當可觀。

  ④釣法 先用誘餌餵窩子,每次可多餵幾個窩子交替使用。若某個窩子釣上幾條鯽魚後無魚了,便可補窩,但補窩的誘餌不必過多,只撒10粒“藥米”就夠了。當魚漂徐徐上冒或慢慢下沈或連續點動時,便是提竿時機,一提竿便得鯽魚。若是漲水後下釣,還可釣獲鯉魚、草魚。

  (4)上水釣(即釣上水魚)

  ①釣具 釣具與流水邊釣的釣具相同。

  ②魚餌 誘餌以“藥米”為佳。魚餌以紅蚯蚓為好。

  ③釣點 漲水時,以溪流水下面的氹和上流的出水口作為釣點,上釣率高。鯽魚有逆水的習性,加之氹的進水處、出水處食物多,氧氣充足,魚兒喜歡在這裏戲遊、覓食,尤其是氹的出水口,是鯽魚進出的必經之地,在這裏做釣點,效果更佳。

  ④釣法 用“藥米”餵窩,一次餵一個窩子即可。將魚鉤甩入氹的進水口處,當魚鉤下沈時,一提竿便得鯽魚。在氹的出水口,鯽魚愛在這裏戲遊、覓食,餵好窩子,隔幾分鐘後便可下鉤。但釣者必須背人影、竿影,以免魚兒被嚇跑。當魚漂上冒或下沈時,十拿九穩鯽魚便被鉤住了。

  (5)潭 釣

  ①釣具 釣具與流水邊釣的釣具基本上相同,不同的只是輔助釣具———蚯蚓筒。溪流中都有溪潭,這裏的溪潭水並不太深,有的僅1~2米,但也有的可深達5米以上。溪潭裏的鯽魚個頭較大,也有鯉魚,因此釣友都喜歡在這裏坐著守釣。四川釣友都喜歡使用蚯蚓筒。蚯蚓筒裝蚯蚓,一則蚯蚓不易死亡,二則蚯蚓筒上面加木蓋,可作坐凳使用,減少釣者另帶坐凳的麻煩,真是一舉兩得。蚯蚓筒的製作方法是:將一節大楠竹鋸成筒,一端留節疤,另一端不留節疤,無節疤的一端對稱鉆兩個孔,再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上鉆兩個孔,用一節尼龍繩將竹筒和木板連在一起,即成蚯蚓筒。

  ②魚餌 誘餌以“藥米”為佳。

  ③釣點 A.水草洞。溪流中,溪潭的岸邊一般都長有水草,水草之間必有草縫,即水草洞。要選擇自然水草洞,水草洞越小越好,一般小碗口大小效果最佳。但水草洞的水底必須幹凈,魚鉤要落到水底才能釣到鯽魚。若沒有水草洞,釣水草旁、石頭邊(圖7),效果亦不錯。B.洗衣處。溪潭有石板的地方,農民經常在這裏洗衣服、洗菜、淘豬草、洗魚、雞、鴨、鵝、豬內臟等物。這些東西的下腳料就成為鯽魚的好餌料,同時這裏也是各種水生微生物滋長的水域,這些微生物也是鯽魚的美味佳肴。因而鯽魚常在這裏棲息、覓食。選擇在洗衣處作釣點,往往都有理想的收獲。C.牛滾氹。在溪流的溪潭,農民經常牽著耕牛到這裏來讓牛洗澡。牛洗澡時,它身上的臟物和屙的屎是鯽魚喜歡吃的食物。鯽魚便成群地遊來覓食,因而這裏便成了垂釣鯽魚的好場所。D.進出水口。溪潭的進水口與出水口,鯽魚喜歡在這裏戲遊、覓食,是溪釣理想的釣點。

  ④釣法 若釣溪潭邊的水草洞,魚線應比竿身短一些,這樣才能把魚鉤準確地放入水草洞中。若以洗衣處、牛滾氹、進出水口作釣點,宜守點釣。若不上魚,應另選釣點。在溪潭釣鯽魚,均宜釣底。若釣水草洞,魚鉤不落底是釣不著鯽魚的。下鉤之後,應手不離竿,眼不離潭。多數情況下魚漂上冒時,正是提竿機會。也有少數情況是魚漂下沈,提竿也能上鯽魚。若上的是小鯽魚,便一氣呵成,把它提到岸上;若是大鯽魚,也應迅速提上岸來,以免被水草纏住而逃魚。其他釣點,也是釣底。鯽魚吃上鉤後,魚漂的反應是徐徐上冒,提竿十之八九釣得鯽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