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漂也叫浮漂、浮子、浮頭、漂。它是垂釣,特別是手竿垂釣時魚兒咬鉤的訊息反應的工具。人們通過魚漂的動作,不但可以判斷魚兒吃食的情況,從而決定提竿的時機,還可以通過魚漂的動作判斷出是甚麼魚在咬鉤。所以是釣魚收獲好壞的重要環節。魚漂不僅要能及時反應魚吃食的動作,還要易於識別,防止環境的幹擾,如風的影響,水流的影響等等。因此,魚漂的選擇應考慮到所釣的水域的情況、主要垂釣對象的情況、環境的情況以及與鉤、墜組合的情況,有的人,如老人、視力有障礙的情況,乃至個人經濟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選擇。

  各式各樣的浮漂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不過浮漂的性能特征並非差異很大,所以你只要有幾支質量較好、適應性較強的浮漂也就可以了。

  早期比較通用的是用幹蒜葶或雞翅翎根部製成的“蜈蚣漂”,它的好處是靈敏、製作簡單、便於調節。常用6-7顆,水中沈沒2-3顆,水面浮著4--5顆。

  現在漂多為化學製品或用禽類的羽翎、木材、竹材製作,形狀繁多,性能也常有差異。形狀更是多種多樣。有上下一般粗的直漂、下面橢圓肚上面細直桿的日式漂、直桿而在下部中間有一圓形或橢圓形的鼓泡的風漂、有球形漂、錐形漂、散子漂、熒光漂等等,不勝枚舉。

  魚漂的選擇,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材質要輕、堅韌、不透水;

  2、比重要小,比較靈敏;

  3、顏色鮮明,便於識別;

  4、淺水用小漂,深水用長漂;

  5、形狀以上下尖,中間大的流線型為好;

  6、根據自己的視力與釣點的遠近加以選擇。

  目前較為流行的孔雀羽根浮漂,如達摩浮大小號齊全並有以下優點:

  1、靈敏度高;2、穩定性好;3、視覺清晰;4、製作精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管那種浮漂,其與鉤墜的組合恰當最為重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