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初學釣魚的朋友向我討教釣魚之道,我總說一句話:“要教你釣很多魚容易,但要教你比別人多釣一條魚難!”君不見釣王、大師們為了比別人多釣一條而吃盡苦頭,釣得兩眼發花,滿頭冒油,直拚個你死我活!

  調4釣2是蕭春平、廖心陽兩先生在推廣“臺釣”時沒有辦法中的一個辦法,只是廖老先生將他寫的臺釣入門書改了一個書名,叫《臺釣秘笈》。

  現在大家都在進步。浮標種類及可調性、可釣性都在改良,標尖長23厘米,15-16目標長,還有的是長9厘米,只有6目,還怎樣“調4釣2”?

  每支浮標的浮力大小不同,標尖的目數有多有少,所表達的殘余浮力也不同。“調4釣2”已不夠用,但魚要釣,標要調,怎麽辦?以我設計浮標的理念及長期施釣的體會是,不管你用一支什麽類型的浮標,必須調整出浮標的靈敏狀態和表達穩定的魚訊信號。其方法是:在當天釣魚的水域,先將魚餌拌好,然後開始調標。

  步驟一:

  空鉤半水不到底 首先,將鉛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標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後,在雙鉤中的任何一鉤掛粒魚餌,再往釣區拋出。此時你會發現浮標往下沈沒,之後修剪鉛皮,重新掛一餌拋出。如此反復,修剪鉛皮,直到量出一粒魚餌懸停在半水的狀態,標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狀為止。但要切記,你用的魚餌大小要估計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因為魚餌從水面下沈到池底的過程中肯定會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魚餌從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2/3左右。所以,調標時只能將要用的魚餌取出一小團搓粘,使它不容易霧化才對。以正常施釣魚餌的2/3左右半水調標,是一重要環節,一定要恰到好處才行,因為這粒魚餌的大小決定了今天調標的目數。如果你選用的浮標浮力偏小,或標尖的長度偏長,可以從修剪鉛皮中使浮標標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使標體和浮力偏大,標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調整標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驟二:

  兩餌輕觸底 調標完成後,再將不帶魚餌的空鉤拋至釣區,可見浮標下沈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沈了,這露出的目數就是今天適合你使用魚餌的調目。以這種方法調標,完成雙鉤掛餌拋出,浮標一定會緩慢下沈,接著再將浮標往上移動,一直至雙餌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釣。我認為,這種方法比較科學,因為“臺釣”的浮標功能主要是控製魚餌在池底的狀態(許多爭論文章都忽視了這個最基本的內容)。發生魚訊時,是以魚餌在水下保持輕觸底狀態的信號為準。這種調標法絕對保證魚餌到底,兩粒魚餌的重量既不會因浮標的浮力不夠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負擔造成遲鈍現象,更不會因為盲目的調幾目而造成浮標的浮力過大,出現魚餌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發生。這種調法的目的是魚餌重量的一半由浮標的浮力向上牽引,另一半由池底來承托負擔。

  浮漂靈敏及遲鈍區域的劃分新解

  2001年老鬼釣魚學校第五期學習班,本人有幸受邀講解浮漂原理。有天訓練期間發現A班一位學員A的浮漂有很多動作,但揚竿中魚率很低,我看了一會兒發現他用的是漂尾長度約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問這位學員浮漂調幾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訴他應該修剪鉛皮調六目,釣目不用改變就可提高中魚率,學員照方法改變調目之後,問題得以解決。之後我到對面魚池巡視發現有另外一位學員B的浮漂亦有很多動作,揚竿中魚率也很低,更巧的是這兩位學員是同一個地方來的朋友,使用的線組、魚鉤、魚餌都相同,也是同一池的魚,但我發現他使用一支浮力較大的空心漂尾浮漂,加上漂尾是改裝以後只有約9厘米長,刻度六目的浮漂,我問他調了幾目,他回答亦是三目。我告訴他應該增加鉛皮的重量到調二目半或二目,釣目不用改變,動作會更加明顯,中魚率亦會提高,學員采取了這方法後問題也解決了。老鬼釣魚學校開學四五天後,魚池的魚變得又刁又滑、傷痕累累,任憑你怎樣加鉛,減鉛,改調目,釣目,浮漂推高拉低信號還是亂七八糟,中魚率很低,這兩位學員碰到我之後說:“用了很多方法都解決不了。”問我怎樣處理,我觀察了一下,坐到他們的釣位上,先把鉛皮修剪了一點增大浮漂的調目,再把浮漂的釣目推高到接近調目的位置,大約在調五目釣四目半以上的位置。下竿之後連中2尾魚,由學員自己試釣問題也得以解決。

  以前我在其他報刊上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何謂靈敏”、“何謂遲鈍”的文章,由於編排及版面關系未能將這問題詳細的表達,趁這機會作一補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調目如果調得太高,釣目太低的話,浮漂剩余浮力的預留太大,這種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於魚兒吸食魚餌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沒有下沈動作的遲鈍。有些人認為浮漂的調目調得越低越靈敏。從表面看,這種理論是成立的,因為我們將浮漂調成水平的話,只要任意增加輕微的重量在魚鉤上,浮漂都會做出反應向下沈沒,但這種表面的靈敏並不能代表浮漂在釣魚的時候會靈敏。我認為臺釣的調漂標準應該以浮漂控製魚餌在池底處於“輕觸底”的狀態為中心,以這中心再分離一餌到底一餌懸空;雙鉤臥底或半水浮釣等其他理論。如果我們只追求表面的靈敏,不考慮魚餌在池底的狀態及池底對魚餌承托力的作用,會出現不管什麽情況下把浮漂的目數調得很低而造成因為浮漂的上浮力不夠,魚餌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擔的現象,嚴重者會雙餌陷於淤泥裏。魚兒無法準確的找到魚餌,光冒魚星不上鉤。甚至會因為浮漂的上浮力不夠,令線組無法繃直,導致松弛,影響第一時段魚訊傳遞到浮漂的過程,更嚴重的會在傳遞過程中把信號消耗殆盡,無法得到信號提示。

  在多年的施釣及製作浮漂的過程中,我認為領悟了一些道理,試著對我們以前所接觸的所謂“調靈敏”“釣靈敏”;“調靈敏”“釣遲鈍”;“調遲鈍”“釣靈敏”;“調遲鈍”“釣遲鈍”這一直沿用的理論作重新劃分。這理論只是個人的意見,正確與否,與大家共同研究。

在劃分之前我還要重提一下調漂的人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