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觀檢查

  購買魚漂時,第一步就是目檢。方法是:將魚漂拿在手中,漂頸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間,邊轉動邊檢查漂身左右是否對稱、漂尖與漂腳是否構成一條直線等。如果出現漂肩高低、寬窄不對稱,漂身左右明顯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則證明這支魚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細的高質量產品。另外,在目檢時還需註意檢查魚漂漂尖色目環是否清晰,間距是否過大或過小。因為,魚漂的漂尖部分是我們直接觀察魚訊的主要參照物,它的清晰、可視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們對水下魚訊的判斷。最後,還要更為仔細地檢查魚漂漂身的質地是否用料統一。因為,有許多魚漂是用兩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連成型的(如大號的孔雀翎漂、部分蘆葦漂等),這種工藝製成的魚漂需要選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這樣才能保證該魚漂在水中的穩定。我們在選購此類魚漂時,應註意觀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紋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體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則表明該魚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會造成魚漂在水中兩邊浮力不等的現象,不利於精確顯示微弱魚訊。

  第二步是手感觸摸檢測。方法是:一只手拿起魚漂的漂腳輕輕轉動,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從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動,細細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細度。做工考究的優質魚漂一般在這些細小的問題上,基本上都會處理得很好。

  二、滾動檢查

  經過外觀初檢後,我們就要進行重心居中檢測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魚情,重心是否在漂體的中軸線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的方法是:將魚漂放在漁具店光滑的玻璃櫃臺面上,用手輕輕地撥動魚漂,如果它能夠在光滑的臺板上滾動快捷、流暢,所經之處相連接可構成一個扇面圖形,並且在滾動中沒有搖晃、抖動等現象,就說明這是一支不錯的魚漂。

  三、選品牌

  如果面對琳瑯滿目的魚漂產品拿不定主意的話,選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較省事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一些剛對懸墜釣感興趣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初學者尤其適應。選擇品牌魚漂也並不是隨隨便便上哪都能購買的,要千萬註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來糊弄。根據筆者的經驗,選擇品牌釣具(包括魚漂)一定要到信譽度較好的正規商店購買。另外,由著名釣手或知名專家親自推薦或現場出售的魚漂,一般也無假冒之虞。

  四、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購

  釣魚——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釣魚人的經濟實力差別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講究科學、高效地釣魚,但絕不提倡大家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消費,要根據不同的經濟收入、不同的消費觀念,合理地選購釣具(包括魚漂)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釣魚愛好者的大軍中,工薪階層的釣友占了絕大多數。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國企職工為例,據了解,他們用於購買釣具的消費能力約為300~1000元/年。其中用於購買魚漂的支出約為50~100元/年。對於剛入門的新釣手來說,購買魚漂屬於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會出現超出100元/年的現象。根據這樣的消費能力,我們建議工薪族(以休閑娛樂為主要垂釣方式的)釣友在購買魚漂時,應首先考慮選擇那些質量可靠、做工精美但無很高的品牌效應的國產優質產品。

  對於那些經濟收入來源不穩但又酷愛釣魚的農村、城鎮下崗釣友,原則上提倡大家購買經濟實用的釣具,沒有必要再為娛樂休閑而去動用家庭的生活資金。如若確實需要購買時,建議最好購買質量尚可、結實耐用但價格低廉的單支裝魚漂即可。如普通的蘆葦漂、塑料漂等。

  對於事業小有成就,垂釣熱情較高且對競技垂釣頗有興趣的釣友來說,購買魚漂時主要應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時沖動或認識模糊不清時而選購了成套的劣質品,出現“家中魚漂一大堆,有用的沒幾支”的現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這類釣友更應該多長個心眼,提防一些別有用心的所謂朋友給你“推薦”什麽“絕版精品魚漂”或“最靈敏魚漂”之類的建議,花費大量的金錢購買些華而不實的魚漂。

  我們的建議是:根據自己的垂釣需要,選擇品牌響亮、做工精細、功能齊全的優質產品。對於選中的品牌最好應成套購買,以適應不同的魚情、水情。

  懸墜釣法的專用魚漂

  漂身:

  一支魚漂的主體部分,是魚漂產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據釣手不同的垂釣要求,漂身被製成了許多不同的形狀。如球型、橄欖型、梭型、水滴型、流線型等。

  漂身的製作可分為手工研磨和機器加工兩種。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損程度小,材質相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浮力比機器加工的魚漂要大,但規格大小難以統一,不便於大批量的規模生產;而利用機器加工生產的魚漂,大小、規格比較統一,每套魚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便於釣手正確選配。但是,由於漂身被夾具擠壓較重,可能會破壞其自身內部的纖維組織,使同樣材質、同樣大小的漂身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狀,在使用時會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針對不同的魚情、水情和垂釣中的戰術策略,所需選用的漂身形狀也是各有不同的。在這一點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製類魚漂就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如巴爾杉木、蘆葦及輕木等。

  漂尖(亦稱漂尾、漂信、漂苗、視目桿等):

  魚漂上部那截細細的、畫有紅色、黃色及黑色、綠色等寬窄不同色環的部分。是垂釣者判斷魚是否吃鉤;鉤上是否有餌;窩點內是否有魚的重要信息來源。每一個色環即為漂目,一格為一目,黑色的細環帶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我們在設定調目及釣目的時候,同樣不能忽視這個小小的區域(特別是在垂釣猾口小鯽魚時)。

  漂尖的材質可分為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幾種。俗稱“實心漂”或“空心漂”。一般來說,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和碳素棒等便於研磨,且硬度較好,因此,製作出的實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細些和更長些。而空心塑料管則缺乏上述的特點,因此,製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較短、稍粗些。但這並不說明空心漂要比實心漂差,主要還要看釣者怎麽去調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環塗描的加工處理方面,現在也出現了比較合理的工藝與材料。滑尾漂尖的出現為那些比較講究釣具理想化的釣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個重大的隱憂。當然,光滑順溜的漂尖對於釣魚人來說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漂頸:

  從漂尖連接漂身的結合部至漂身最寬部之間的部位,我們稱之為漂頸。

  一支魚漂的漂頸越長,該漂身的上曲線就越好,在使用中產生的向上頂的力就容易被體現出來,利於垂釣開口不好、魚訊微弱的“病態魚”和冬春寒冷季節的情況下使用。為了充分地體現它的這個特性,這類魚漂都采用細長的實心漂尖與之匹配。但對於垂釣魚訊雜亂的猾口魚和風浪起伏較大時,這類魚漂就沒有太多的優勢了。

  而漂頸長度較短的魚漂,其漂身肯定會呈現一個上大下小、穩定的錐型。這類的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釣猾口魚和控製魚在底部攝食的戰術,它較少出現虛假信號,給我們的是一些扽感明顯的下挫或沈穩的上浮,中鉤率要優於其他造型的魚漂。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肯定也有不利一面。此類超短漂頸的魚漂在用於垂釣魚訊微弱、開口不爽或受環境影響而不敢大膽就食的魚時,其運動滯鈍的特性就很難有好的垂釣效果了。

  由此可見,一支性能優異的魚漂,其考評的指標不僅要考慮到外觀做工的精美,更要註意它的漂身形狀是否能夠針對相應的魚情。而漂身形狀的適應與否,有時只需留意觀察漂頸的長短就可以有個大概的判斷了。

  漂肩:

  此漂肩非彼漂尖。它是指漂身橫截面積最寬的那個位置。研究一支魚漂漂肩位置的高低和橫截面積的大小,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找出該魚漂的穩定特性和靈敏程度。魚漂漂肩位置越高,其穩定性就越好,比較適合在風浪較大的條件下,垂釣底部攝食且膽小謹慎的大魚或魚訊復雜的小鯽魚。

  漂肩橫截面積小的魚漂,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較小,瞬間運動的敏感性就強,所以其靈敏度就高。比較適宜用於垂釣吃口較輕、受到驚嚇、狡猾、病態的“老頭魚”等。

  而漂肩位置越低,其穩定性能必然要差,但其翻身較快且上浮魚訊體現得比較完美。所以,此類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風平浪靜的水面或釣半水浮魚。

  漂肩橫截面積大的魚漂其靈敏度要較之小的要遜色不少,但其沈穩的性能有時卻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許多雜亂的虛假信號。使用這類魚漂時,我們應該選擇風浪較大、需要配重墜的場合,針對垂釣“生口”或過分“猾口”的混養魚時使用。

  另外,漂肩的形狀對魚漂的運動也是有影響的,我們必須要註意識別。如,小弧形、菱形(近似)等形狀的漂肩,對於魚漂上浮下扽都有幫助,而大弧形、圓形(急收肩)等形狀的漂肩,只對於魚漂的下扽有幫助,而對於魚漂的上浮,有一定程度的阻滯作用。因此,了解了漂肩的這些特性後,對於我們正確選用適合的魚漂肯定是會有幫助的。

  漂腳:

  連接漂身底部、平衡整支魚漂重心的那根小棍。它的材料原來比較單一,無非就是一些尼龍棒、碳素棒或竹簽而已。但現在隨著人們對魚漂運動與魚訊反應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以及不同垂釣流派的逐漸成熟,針對漂腳的改革也越來越多。超長腳、大竹腳、粗碳腳、全鋼腳、半鋼腳等等新型漂腳的相繼出現,的確為魚漂的使用註入了無限的生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