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浮漂翻身快慢的理解是:

  一、幾乎所有的竹腳漂的腳都做得很短,漂身也比較粗短,所以漂的翻身動程較小,這就使它站立得快一些;

  二、碳纖的漂,多是一根長長的碳纖棒,上下都有,重心比較高,所以顯得有點“頭重腳輕”,站立得慢。竹腳漂站的快只是現象,以上兩個因素才是本質。用碳纖棒做成竹腳類似的外形和結構,性能差異一定不大!從力學上看,腳短而重(相對而言),漂肚較上而粗,就是翻身快的根本原因。翻身快慢,並不是只和漂形有關,還和漂的大小有關。大漂大墜翻身快。

  浮釣選漂:

  雖然說什麽漂都能釣魚,但是在同等情況下要想釣的更好,就必須選一只相對最適用的漂。釣上魚速度特別快的小魚,選漂有點爭議。總的來說,是要信號出的快。用短身粗肚的漂翻身快,這是沒有爭議的,爭議在漂的大小。特別快的魚,可以用大漂,爭取一步到位,釣定層,略等一下再提竿;而用比較小的漂,則多在漂翻身的過程中就有魚了,這種釣法俗稱釣翻身。其實我以為大漂小漂都有道理,關鍵是看漂能否和你的漂相適應,還要和你的餌料相適應。控製好你的餌料,到一定的層次霧化到最佳狀態,這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掌握。像速勝者,它的霧化本身是比較好的,溫度高時餌料中的絲出的快且多,拉絲粉比例顯得較高,可以釣比較深的定層。如果這時釣淺浮,我們根據試驗情況加入不同比例的雪花粉,可以增強霧化效果,使餌料最適應當時的魚情。浮釣還要根據魚情選擇漂尾的軟硬。純屬快魚,多為釣翻身,多用軟尾;快魚到了比賽後期,魚上的略慢,最好改用硬尾,把漂調成半目或沒有目並慢慢下沈,讓釣組在慢下沈中捕捉信號。其實,你在調漂時調的漂慢慢下沈,釣魚時提著竿、不壓水,由於你的牽引力和水面的托力,也就大約給了釣組一目到兩目的浮力,所以釣組不一定下沈。這種釣法,稱為釣漂線。

  底釣選漂:

  釣法非常復雜,因為底釣時的魚情變化極多。魚在中層截鉤怎麽辦?在底層截鉤怎麽辦?到底後是調靈還是調鈍、釣靈還是釣鈍?既然是底釣,那麽底在哪?所以底釣選漂一定要多考慮一下魚情,選一只合適的漂。總的來說,底釣漂以長身為好。長身的短腳、軟(短)尾漂,浮漂能快速到位,適合釣底層魚和比較高位置的接口,主抓漂的翻身信號和到位後的信號;長身長腳長尾漂,浮漂到底之前,會有一個慢速的下沈過程,適合釣浮漂緩緩下沈過程中的接口。長身漂又有細長身和粗長身之分。細長身漂,在水中運動阻力小,自身重量輕,當然顯得靈敏,吃口輕用細長身漂。同時,因為細長身漂配的墜子一般較小,鉤組下行緩慢,所以適於釣下層(不只是底層)接口。粗長身的漂,魚吃食時的信號比較小,在釣吃口輕的小魚時,不少信號有可能被濾去, 所以它只適於釣吃口重的魚,用於對付小雜魚也是正選。野釣時,盡管魚比較少,但通常魚吃食是很兇狠的,可以用粗身大漂。如果小雜魚多時,為了突破中上層的雜魚,也須用粗長身的大漂。那麽短身的硬尾漂能否釣底呢?答案是當然可以。只是信號比較雜亂、比較大,釣友要善於從中分辨出最真實的一口。故此釣法的提竿成功率比較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