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的縮寫。DIY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己動手做本來用不著自己做的事,如自己攢電腦,自己做衣服,自己裝自行車。DIY精神一直是人類發展歷程的主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給自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說的都是DIY。

  DIY和戶外運動也密不可分。我們常說的自助旅行就是DIY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自己動手製作一些戶外用品和工具,這顯然比自力更生更具有一種主動性和休閑性。把DIY上升到主義的高度,顯示出DIY愛好者們的執著,這就是“自己動手主義”(DO IT YOURSELFISM)。

  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會:參加過幾次活動後就發現了裝備的優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戶外裝備的優劣只有在活動中檢驗,而不能簡單地聽一面之詞。

  就拿雪套來說,我先後自製過三副雪套,一次次地改進,現在的第三副在實際使用中效果還是不錯的。

  現在看來,第一雙雪套簡直不能稱之為雪套,形狀很簡單,我想起下雨時騎摩托車人腳上套的一種防水套,受這一啟發,雪套的雛形已在心中成型。

  雪套的面料首先要防水,我用一條尼龍的長褲的褲腿卸下,下邊加上一根松緊帶,上邊裝上松緊帶,這樣第一雙雪套就做好了。

  帶著做好的雪套參加了一次活動,大雪沒膝,雪套下邊的松緊帶粘上了雪,變成一個大疙瘩。尼龍面料的防水性能太差,沒一會兒就全濕透了。第一雙雪套失敗了。

  失敗並不要緊,關鍵在於能否從失敗中找到原因。我分析主要是面料的問題,改進首先從面料開始。這次我選用勞保店裏出售的一種防水防油的袖套,膠皮質地,很結實,重量較重是唯一的缺點。我把袖套的兩邊拆開,在下邊加上一條細皮帶,可以踩在鞋底。上邊仍然采用松緊帶,這雙雪套會怎樣呢?

  我帶著第二雙雪套上路了。果然防水性能超群,可是膠皮在低溫環境中被凍得硬梆梆的,很難從腿上取下來。看來,這雙雪套還不是最好的。

  兩次失敗我總結出幾條規律:面料要防水,最好又輕又薄,帶PU塗層的布料是首選;雪套上要裝一些小附件,如按扣、收縮繩、小鉤子等等;裝上拉鏈會方便穿脫;雪套盡可能做得肥大些。

  有了這些經驗,做起第三雙雪套就得心應手了。我在面料市場選中了一種帶塗層的布料,我對它進行了試驗——防潑水和防滲透功能,效果很好,價錢也不貴。在服裝輔料市場上又采購了一些小的附件。第三雙雪套試用後效果明顯,我又發現一些地方可以繼續改進,比如說拉鏈處可考慮用較寬的魔術扣,這樣不會由於粘貼較窄而在途中松掉;其次就是還能找到更好的防水耐磨尼龍布帶PU塗層的面料;另外可考慮做幾副長短不同的雪套,以適應不同深度的積雪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情況下不提倡自製戶外用品,主要考慮到其安全性。如果您“DIY”上癮,又是超級戶外發燒友,不妨朝這方面發展,沒準若幹年後您會成為一個戶外品牌的創始人。

  自製雪套FAQ

  A面料要防水耐磨尼龍布,最好又輕又薄防刮,帶PU塗層的布料是首選;

  B雪套上要裝一些小附件,如拉鏈、尼龍魔術扣、按扣、彈性抽繩、小鉤子等等;

  C最好是前開口式設計,方便穿脫;

  D雪套盡可能做得肥大些,冬天服裝會較臃腫;

  E可考慮做幾副長短不同的雪套;

  F在高山應用的時候要使用全雪套,全雪套有保溫層,有的是可以把整個鞋面包起來,還有連鞋底都裹起來的。

  一副標準雪套的基本要求:

  上部采用彈性抽繩可束緊;

  前開口式拉鎖設計方便穿著;

  側面采用拉鏈和尼龍魔術扣雙重固定,野外使用更加可靠;

  底部固定采用鋼絲+表帶式防水革條,方便冰雪混合地形行進;

  材質使用450D/210D-PU1000mm防水耐磨尼龍布(帶塗層更佳);

  防雪套顏色盡可能鮮艷奪目。

  戶外提示:

  1、夏季穿越時可使用,防止早上行軍時被露水濕腳;

  2、在旱螞蝗和蟲蛇較多出沒的地方使用,和當地人的綁腿有異曲同工之效;

  3、在高海拔山峰登山時,必須使用一體式雪罩,這樣會對腳的保護很好,防止腳凍傷。品牌以ONESTOP和BERGHAUS為主。

  4、外出攀登雪山時,有時雪套會被冰爪刮爛,因此要帶上備用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