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數千甚至超過萬元的透氣服,不是讓您穿來參加晚宴而是去面對惡風狂雨的,如果不好好照顧它,可能很快它就壽終正寢嗚呼哀哉了!要如何保養?照過來

最近,只要上外礁或離島,防水透氣服儼然是大家的製式服裝矣!有些釣友笑說:如果再叫我穿傳統雨衣,格老子的,我就不會釣魚了!不穿透氣服不會釣魚、沒有南極蝦不知怎麼釣魚、沒有GU RE Q不曉得怎麼攪誘餌、沒有鬥魂分辨不出魚訊、沒有INTESSA無法搏魚、沒有LB Reel束手無策.....,毛病還真多!真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快速成長漢堡」吃太多了。俗話:由奢入儉難,誠哉斯言!那天到布袋釣魚,吾友名X子者,開B字頭的525,平時風馳電掣猶如駕霧騰雲之天兵,那天搭我P字頭的450,我在半路體力不支,換手由他開,他笨手笨腳宛如駕照是用兩只土雞換來的一樣。所以呀,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像我就穿得補釘的內褲、咬得雞肋菜根、開得三手的450(標致),真乃今之偉……古人也!
自我標榜過後,還是不得不誠實招來,我也有一套Gore-tex,這是小弟所有服裝中,價值僅次於結婚穿的那套西裝者(結婚穿的西裝是嶽家提供的,哈!),所以只要穿這件外套出門,上天為了讓它發揮所長,信不信由您,必定走石飛沙、暴雨狂風,沒有冰雹也會下霜。
閑話表過,咱們談點正經事,這種衣服要麼樣才會發揮「百分之百」的功能?咦,難道有百分之七十或百分之五十的嗎?當然有,不然我就不用在這邊口水多過茶了。什麼因素會讓防水透氣服功能減弱?要談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對GORE-TEX透氣布料一定要先有所認識才行,雖然是老話重提,不過有些讀者還是有一些不太正確的觀念,以致「期望過高」或過猶不及,暴殄如此之「天物」。
它的原理簡單是這樣的:將一層可以透氣、防水的GORE-TEX薄膜和「表布」貼合,就成了!這個表布,可以是尼龍布料或是混紡甚至是純棉的皆可,視使用的方向而定,就以「厚度」這個問題為例:要顯露曼妙身材,或凸顯閣下猛男身材,內衣褲宜薄如蟬翼70丹的布料,保證纖毫畢露引人遐思;要爬山、攀巖、反攻大陸,沒有210丹的恐怕經不起磨擦;上期飛狼公司的廣告就有一件褲子在臀部及膝蓋、腳踝處用300丹的「杜邦可督拉」布料強化;要當背包的布料,420丹的才夠;厚達1200丹的就可以用來當旅行袋;至於2000丹的就跟帆布差不了多少矣,加透氣膜幹嘛?貼膠比較省啦。當然事情不會這麼單純,其中還有很多考量,譬如:哪一種觸感好?哪一種耐摩擦?哪一種抗油汙?哪一種不會退色?哪種布料伸縮系數不會太高?哪一種經處理後撥水效果較好?哪種比較快乾?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經選擇後將這些布料與GORE-TEX薄膜和貼合,再經過裁剪、縫合、膠貼(車縫處)、測試、品管,其流程才算完成。
以GORE-TEX來說,目前的全球代理是美商戈爾公司,它「生意」是怎麼作的呢?譬如歐都納或飛狼要製造一件GORE-TEX布料的衣服,它就要先讓戈爾公司覺得他們是名門閨秀,既門當又戶對,爾後要提出該公司年度的生產、銷售計劃,經戈爾「品頭論足」一番後,才肯簽下合約,也就是說你您有生產的資格了。好,現在你您設計出一套款式啦,要先跟戈爾公司進行磋商,經過買賣雙方「協商」後決定布料,可能買方想用某種花色或材質的料子,賣方卻說這樣不太好,用這個比較好……。您一定會說:靠!哪有生意這麼好作的?是的,不必懷疑,生意就是這樣作的,再看下去,您還會再「起操」!你說我要這樣那樣、如此這般。「它」又有意見啦,這樣不妥、那樣不行,這裏要改那裏要改……。哇靠!不必跳腳、不必靠夭,還有下文:它還規定車縫貼膠一定要用「公司貨」,也就是杜邦公司製造的GORE-TEX貼條,這不打緊,連貼合的熱壓機器都要用GORE的機種,真是保持純凈血統,生人勿莫靠近,某個角度來看,誠然如此方能百分之百控製品質,不過套句國民黨官商勾結的行話叫作:百分之百綁標。

很忍耐,是不?這還不夠,成品打樣出來後,還要送到戈爾香港的測試中心作雨勢模擬測試,從天上下著毛毛雨到六月的西北雨、左邊來的風、右邊來的雨……讓它測到爽為止,獲得同意後才可以正式生產,爾後戈爾還要派人到工廠驗貨,這不是欺人太甚嗎!通過了後它才願意讓你掛那個烏七抹黑的菱形吊牌。像我這麼有「窮酸骨氣」的人,鐵定不會跟戈爾打交道!不過據我所知,歐都納的程董、飛狼的徐董,也都是很有骨氣的魄力男子漢,由這次震災他們的表現就知道了,都是千金一擲其色不改的好漢,他們為什麼願意接受如此不平等的對待呢?
因為……,因為那個菱形吊牌就好像是戈爾公簽給他們的「賣身契」,往後攸關品質的保證和售後的服務,戈爾必須全部承擔,這真是「囂張沒落魄的久」。你一定嗤之以鼻:買件衣服還有什麼好服務、好保證的?看看日本那些大廠多強勢啊,貨物售出概不負責。難不成GORE-TEX問題很多?
不是!這是「文化」的關系,因為消費者是這麼認定的,想做生意就得依市場法則,因為這種衣物,除了一般衣物的正常功能外,還必須能透氣、防水,是一般衣物價格的三倍,沒有保證、沒有服務,沒人會出這樣的價格跟你買的。只要這件衣服,縫有GORE-TEX的標簽,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無論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打它的免費電話,就有人會為您解決,包括修補、更新、折價兌換、甚至可以退費,嚇一跳吧?免驚!羊毛出在羊身上,服務費早灌在裏頭啦。
說到這裏,我要「透露」一個內幕消息給那些「哈日族」,打擊一下您們的優越感。日本的戈爾公司,是全球唯一美資與日資合股的,有美70日30持股之說,也有各50%之說,持股比率多寡是它家的事,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經濟水準,居亞洲地區之冠,他們買一套透氣服跟您買一件普通夾克,可以等量齊觀,如果以中國大陸內地的水準,可能這件衣服是「早晚三支香」用來供奉,其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東南亞地區包括臺灣、香港,大家把這種東西看作是很「囂擺」的高檔貨,不會穿個一兩年就要「資源回收」,所以廠商在設計、生產,皆以功能為主要考量,一切以防水、透氣為依歸,犧牲款式、流行風潮在所不惜。
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的製造者,不,設計者(製造都在其他國家)未必會將功能的考量淩駕於時尚或樣式之上,亦即美觀、流行趨勢可能是首要的考量。而美商戈爾在日本「似乎無法完全主導」全盤的運作,或許說,基於日本特殊環境的關系,所以往往會製造出一些令東南亞地區其他戈爾分公司「無法想像」、「當場昏倒在地」的產品,譬如大家應該看過不少日本大品牌的GORE-TEX背心,餵,借問一下,就那麼一點點布遮著前胸後背,用防水、透氣的幹嘛?能多防水?還不夠通風嗎?一位下遊製造廠商就曾幽怨地跟我抱怨:如果我們要生產這種玩意,就算買得到布,也一定弄不到那張GORE-TEX吊卡,也就是說,東南亞的戈爾分公司根本不可能同意他們去製造這種簡直是莫名其妙的玩意兒,但是日本的戈爾卻一國兩製地「亂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