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需品
必需品的在這裏概念是你要參加戶外活動的話,這些東西是你最先要采購的。
1.背包+背包防雨罩+外掛帶
它是背包客的象征。一個結實的45升以上的登山包用來裝載你的其它戶外物品,45升是一個基本容積,小於這個數字的話,基本就沒法用於有露營的戶外活動了。實際上大部分戶外愛好者的背包是60升以上的,女生用的也在50升上下。一個基本能用的登山包的價格應該在350元以上,昂貴的在4000左右,選購最多的價位在500—1500元之間,它們不至於貴的大多數人無法承受,又有足夠的強度和相對舒適的背負系統,可以滿足我們能遇到的大多數使用環境。
一般背包的面料都是防水的,但它們的縫線位置基本都沒有壓膠,所以在持續的雨中會產生滲漏,外掛的東西就肯定會濕。
防雨罩的作用就是把背包罩起來,除了防雨外,還可以起到防塵、防止陌生人窺視你背包的企圖等作用。防雨罩的價格一般在30—100元之間,根據背包的容積分為若幹規格。現在很多背包已經自帶防雨罩了,但都比較緊湊,外掛多的話就比較局促。
外掛帶(也有人叫它打包帶、捆紮帶)是兩根尼龍帶,其中一端有個防滑夾,配合背包上的各類環扣,能很輕松的把諸如防潮墊、帳篷、衣服等捆在背包外面,價格根據品牌不同在10—30元之間,長度在75—100公分之間。它另外的用途是——做臨時腰帶。
2.登山(徒步)鞋
一雙好鞋的作用不用多言,很多新驢仍然企圖用普通的運動鞋來代替它,實際上它們有著本質的不同。
登山(徒步)鞋首先應該是防水的,雖然現在采用的材料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防水!在斜風細雨中,踩著一雙裏外都濕漉漉的鞋是沒心情戶外的,最主要的是在寒冷的環境裏會加快失溫過程導致危險。
登山(徒步)鞋需要選擇高幫、硬底的,這樣對腳踝及腳掌的保護作用比較明顯,尤其在負重徒步的時候感觸更深。
一雙好的鞋子價格在400—2000元之間。低於400元的鞋子會產生很多問題,就真的不如運動鞋了;高於2000元的鞋子大多數人難以接受這個價位,而且它們多不適合我們參加的戶外活動,登雪山時再考慮吧。
3.睡袋+睡袋壓縮帶
出去露營,睡袋是一定要有的。睡袋的填充物有很多類型,中空棉、四孔、七孔棉還有羽絨,根據填充物的種類和填充量的多少,價格在100—X000元之間,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自己能接受的睡袋。
需要提醒大家的事,很多廠家的睡袋溫標采用歐洲標準,而亞洲人的抗低溫能力要遜於歐洲人。一般根據自己要去的環境,把睡袋溫標向上浮動3—5℃比較適合。
睡袋壓縮袋是一個能把睡袋壓縮很小,方便攜帶的容器,一般睡袋的包裝袋就是壓縮袋,可是也有一些體積不太大的睡袋沒有壓縮袋,另購的話20元左右。壓縮帶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裝羽絨類衣服或者帳篷(在你想把帳篷放進背包裏運輸的時候)。
4.防潮墊+防潮墊套
如果睡袋是被子,那麼防潮墊就是褥子,這兩樣都有了,才能有一次舒適的露營。
防潮墊有很多種類,這裏只分為泡沫墊和自動充氣墊。
泡沫墊是大多數參加戶外者的首選,因為它很便宜,壞了也不心疼,實際上好的泡沫墊也是很昂貴的,要幾百塊。一般我們遇到的泡沫墊分為eva(化學發泡,相對脆弱)、xpe(物理發泡,相對結實),工廠根據發泡程度高低、化學成分的多少和表面花紋處理工藝的難度來定價,在20—100元之間。尺寸在180(長)x50—60(寬)x1.0—1.5(厚)公分左右。有人質疑它為什麼這樣狹小,其實在帳篷裏睡覺,一個人只需要這麼寬的地方,席夢思床墊很寬,但那是在家裏用的,不適合野外。
自動充氣防潮墊能提供很好的睡眠條件,由於工藝復雜,所以相對昂貴一些,價格在200——1000元之間,便宜的只要100元左右,但不建議選購這樣的自充氣墊,以為它圖有其名,簡化了工藝,尤其是熱壓合工藝,填充的泡棉和表面材料是分開的,體積重量都很大,使用幾次後就成為雞肋。一般在200—400元之間的自動充氣防潮墊就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對於要求更高的人,有幾個國外品牌可以選,價格在1000元左右。我沒睡過高端的墊子,僅僅摸過,手感不錯,沒資格做其它評價。
自動充氣防潮墊一般都隨墊子付送一個防潮墊套,而泡沫墊則需要另購,它的主要作用是把防潮墊裝在裏面,行進過程中可以防止樹枝和巖石等把墊子掛爛,也可以把諸如登山杖等細長物品裝進去一起攜帶。價格在10元左右。
5.帳篷
帳篷是我們在野外遮風、避雨、安眠的“房子”,露營必備。很多新人面對品種繁多、種類各異的帳篷時,都要暈一陣子,他們或是先蹭別人的帳篷住,或者在采購的時候選擇其他人用過的。
我把戶外常用的帳篷分類簡單化,拋開品牌和搭建方式外,從帳桿的種類上分為鋁合金桿和玻璃鋼桿,從大小上分為1-2人帳及3-4人帳,這樣選擇起來能少繞些彎子。
多數新驢對帳篷一味要求輕、小、便宜,這其實是盲目的。很多人覺得鋁桿帳篷比玻璃鋼桿的輕,其實一頂帳篷的重量並不取決於它用的是什麼帳桿,同樣的雙玻璃鋼桿帳篷換成鋁合金桿後,大概只能輕150克左右,很多玻璃鋼桿帳篷也可以做得很輕。鋁合金桿真正的優勢在於它的耐用性,玻璃鋼桿在使用頻繁的時候會斷裂,帳篷無法搭建,在低溫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鋁合金桿除了彎曲以外,正常使用基本不會斷裂,鋁合金桿的整體性也比玻璃鋼桿要好。
鋁合金桿帳篷比玻璃鋼桿的貴,但不是遙不可及,最近有很多400-500左右的鋁合金桿帳篷出現,對於驢子們來說,是個福音。
如何選擇帳篷的大小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了,需要個人空間的,就選擇單人帳;想和愛人一起體驗戶外的,就買雙人帳;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的,就買3-4人帳。但要記住,帳篷不僅是裝人,還要裝你的其它物品,所以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很多帳篷是有門廳的,但大小和數量不同,最好在購買的時候把物品需要的空間考慮進去。
很多人對帳篷的重量極為關心,誰都希望能背個輕巧的“房子”出去,但是我不建議一味的追求輕,在南方或許可以,但北方的夏天實在是太短了。帳篷要做得很輕,就得在材料上做妥協,比如本來要用尼龍布的地方用紗網,用210t的地方用190t等,這樣直接導致保溫性下降。所以,采購的時候要問問自己:這麼輕的帳篷適合我的使用環境嗎?
帳篷的防雨性已經基本不用考慮了,現在大家都會選用雙層帳,無論是防水2000mm還是5000mm水柱,這個指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中到大雨都沒問題。
玻璃鋼桿2—3人帳的重量在2.4—3.8公斤之間,價格在200—600元之間;鋁合金桿1—3人帳重量在1.7—3.5公斤之間,價格在400—1500元之間(我說的不太全面,因為現在帳篷的品種實在太多了)
6.沖鋒衣(褲)
我考慮了很久,才把它們歸入“必需品”的行列,因為有些人是把它們當作奢侈品的,一看到幾百上千的價格,就想把錢包按住!如果僅僅是價格因素阻礙很多人擁有它的話,那就太可惜了。
先說它們的作用,沖鋒衣(褲)的作用是防水、防風、透氣。每本書上介紹它們時都按這個順序來說的,其實它最大的貢獻是透氣——在防水的同時透氣!如果只需要防水防風,那雨衣也許更合適,實際上很多新驢也是只註重防水而去買雨衣。沖鋒衣(褲)的透氣除了使用各種薄膜(主要是聚四氟乙烯,就是各種xx—tex,pu塗層也透氣)外,還采用了諸如腋下、腿側透氣拉鏈等措施來增加透氣量,畢竟它們的透氣是相對的:相對與雨衣透氣好,相對與普通無塗層衣服要差。而且衣服內外溫度差越大,透氣作用越明顯。
除了防水、防風、透氣外,沖鋒衣(褲)在裁減、用料上也更適合戶外環境,比如肘部、肩部、膝蓋部分的耐磨層、比如根據使用方便而做的各可調節部分、比如防風裙……這些都不是普通雨衣可以代替的。
正牌的沖鋒衣(褲)價格在200—4000元之間,最為大家接受的是300—800元之間的價位,而原來流行的“外貿貨”,正隨著各戶外店的正規化和國內品牌的崛起而逐漸銷聲匿跡。國內的很多原來接外單的廠家紛紛開創自己的品牌,沖鋒衣的價格正在下落,對大家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
還有,夏天的時候不適合穿厚重的沖鋒衣褲,很熱的!現在很多廠家都推出夏季用的輕型沖鋒衣褲,在其它功能上簡化,但依然防水防風透氣,厚度很薄,折疊起來一小團,方便攜帶,價格也低廉很多。
在所有必需品中,沖鋒衣(褲)應該是最先磨損的,因為很多人平時也穿著,不象帳篷、睡袋等只有露營才用。不要在衣服破損的時候感覺很意外:咦?這麼貴的衣服怎麼說壞就壞了呢?!它不是防彈衣,只是有防水、透氣功能的衣服而已。
對於以上必需品,我的建議是一次就買差不多的。不要求一次到位,但不要圖便宜買那些可能會給你帶來麻煩的產品,這樣你還要再升級裝備,造成二次消費,結果沒有省錢,反而產生浪費。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