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寫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在今年三月份的北京ISPO展會上。那時看到國外的一些頂級的戶外運動裝備與國內運動裝備產品對比起來看,設計水平存在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因而有感而發寫了點東西,寫了一半,很膚淺,實在不好意思發到網上丟人去。因為一直覺得知識產權這個話題雖然冠冕堂皇,不過在中國談這個話題好像有點不靠邊。今年的四月份是知識產權月,媒體似乎對商標和版權之類的侵權訴訟格外關註,在報道這方面的問題的時候很多媒體格外不遺余力,那段時間這些信息鋪天蓋地,聽多了看多了這方面的報道自然而然的也有了些自己的看法。直到不久前,在網上看了一段錄播的對話節目(好像是去年拍的),這期節目邀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領導和一些在知識產權取得了成功的企業領導座談,其中不乏一些憑借自主知識產權從小作大的企業,甚至有些企業憑借著這些設計最終走上了國際化道路。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聯想到國內的運動裝備設計水平的現狀,讓本人有頗多感慨,也顧不上丟人了,起個話題,讓有這方面能力的朋友多思考一些,有所啟發當然好,沒有就當是亂彈好了。
模仿和原創的意義
這期節目的談話內容是:中國製造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中國設計。
目前世界上很多占據高端市場的服裝鞋帽等小商品都是中國製造。我國的有很多加工企業,他們為世界上的一些知名品牌加工,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我國沿海一代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基地之一,甚至被稱之為世界工廠,擁有世界上最精良的加工設備和管理人才,同時還擁有最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以來成就了一些企業,他們靠著加工產品發展了起來。貼牌加工,作外單,掙外匯。而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講這也似乎是民族工業的悲哀,他們雖然擁有著先進的加工工藝卻沒有自主研發的產品,無法生產真正屬於自己的產品,即便生產出來了也會很快的死掉。這是因為無論是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推廣手段都沒有跟上,單靠模仿的產品終究成不了氣候。
而我們知道國外很多的公司包括500強在內的一些企業都會采用一種被稱之為啞鈴式結構的產業模式,即將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在產品研發和推廣銷售上,而將利潤率最低卻最繁雜的加工工作放在一些工業化生產比較發達的而勞動力比較低的地區加工,如果考慮到這方面因素,世界工廠這個稱呼就顯得有些諷刺的意味了。
所以說一個品牌能否作起來創新和推廣都非常重要,創新這個環節抓好了會讓你有新的產品投入市場。那些從小作大的企業,由於資金和實力的差距,其賴以生存的資本就是要不斷的推出新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除非你的產品像英特爾奔騰處理器那樣全天下也找不出幾個仿得出來的人,否則只要產品一投入市場用不了兩天就會出現一大堆仿品,大夥全都學會了,有些仿品比正品還好。仿品來得這麼容易,那還有誰會去費那麼大的勁去搞研發呢?
戶外行業的創造性和產業化道路
戶外行業在國內發展了這麼些年無疑也成為了一項產業,可是看看這個所謂的產業,市場上國產的品牌不少,真正占據高端的卻一個也沒有,真正優秀的設計思路都被國外的品牌壟斷著,國產的品牌都是只能模仿和采用已經過時了設計理念,很少有獨特的設計思路,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我國的戶外運動起步得晚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我承認這個事實,但要知道,學生不是要永遠走在老師身後的。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沿著前人的足跡追趕的時候你也許很難超越他,而當你轉過身去探索另一條道路的時候,那個所謂前人說不定已經被你甩在身後了。
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戶外運動對於人們在野外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對人的創造能力的培養有著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優勢。這是一個大的課堂,很多的東西學校裏學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所以在這項運動的參與者之中不乏一些有創意的,有靈感的朋友,他們思路新穎不拘於傳統,往往非常簡單的處理卻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這讓我想到了今年的ISPO展會暨亞洲戶外論壇所專為戶外用品設計原創而設置了金犀牛產品設計獎項,我個人認為這個獎項的設置對於中國戶外行業意義非凡,它起碼標誌著國內的戶外產品的設計進入了一個個性化的時代,人們出行的裝備的選擇將不再局限在做工精良的工業化產品了,而是可以選擇進行自我設計充滿了DIY精神並具有極強實用性的作品。自己動手,自己改良,其產品性能甚至超越了很多的工業化產品。這個獎項的設置讓DIY高手也有機會向廣大愛好者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同專業設計人員的創意PK,讓專家來評判,讓廠商發現新思路,最終讓廣大驢友們受益。
從今年金犀牛裝備設計提名的獎項來看除了最終獲獎的產品高山自救裝備非常專業之外,其余幾項提名的設計者均為普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從他們的產品設計角度來看無一不體現了戶外的DIY精神,產品結構或理念都極為簡單,卻有著極強的實用性,解決了很多現有裝備都存在的問題,而這些都是設計者本人在野外活動中針對實際面臨過的問題時迸發而出的靈感,後經過反復的設計改良最終形成了獨特的產品和設計理念.
而一件產品的出爐大體也離不開以下幾點:
1、設計者本人對戶外運動的愛好了解並有相當深入的參與。並對產品性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靈感的來源往往是因為其曾經面臨過的問題,對原有裝備的不足進行改進的想法,為想出解決的辦法開動腦筋,並建立解決的方案。
3、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將解決方案付諸實施,使之成型。
以上幾點基本上屬於DIY產品出爐的要素,他離不開作者的知識,經驗的積累,以及動手能力,他們依靠自己的理念解決了戶外運動中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其成果凝結了設計者本人的智慧和努力,但這距離產品的產業化道路還有一定距離。非常有幸地在ISPO展會現場和3D關節背包的設計者看見野玫瑰和超輕睡袋的設計者愛水電有過接觸並交流了一些看法。並親身體驗了野玫瑰的3D關節背負系統,非常實用,很簡單的結構原理卻解決了很實際的問題。看見野玫瑰本人也對其設計的3D關節背包也進行了專利註冊,我二人也曾就這一話題進行過探討。由於其本人已註冊了強氧這個品牌,並已投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在市場上看到屬於我們的驢友自主設計的產品了。產權是產品產業化的關鍵一步,DIY產品最終走向產業化道路首先要保護起自己的產權。有了自主的產權,才能向產業化道路靠近一步。
可以說,企業的生命力就在於創新,創新的核心就在於與眾不同,往往一項產品的改進代表的不是單純的一個產品,而是一個設計思路,一個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沿著這個思路下去,甚至可以開發出一系列的產品,簡單的原理一旦有了實際作用,其意義就不能單從結構上來理解了。造紙印刷指南針的原理很復雜嗎?但他的意義卻遠不像他的結構那麼簡單。
尤其是在裝備方面,結構復雜與否往往不重要,甚至是越簡單越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所以說真正需要保護的恰恰是那些看似簡單卻又體現出實用主義的產品。這也是戶外DIY產品走產業化道路的必經之路。
DIY分享精神與作產品的產權意識
戶外是一個分享快樂的地方,也會有朋友認為我本人設計就設計了,改裝就改裝了,不過是只想把自己設計的產品拿出和別人一起分享,並沒有將其投產的念頭,所以也不需要什麼產權,但我要對這類的朋友說,把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並不能說明你的境界有多高,甚至可以說犯傻。這麼作固然少了些世俗氣,但並不是高明之舉。除非你的產品不具備市場價值,否則的話你就給了投機者機會,你不能否認會有人看到其背後蘊藏的經濟利益從而會據為己有。這種事不新鮮吧?天津那個賣包子的老店花了多少萬才把狗不理這個商標買回來?早考慮到自己的商標產權問題何至於有這個損失?還有沃特,這個全美銷量第三的運動品牌在中國的被搶註則讓其損失了整個中國市場,這種案例隨便上網一搜就是一大堆,我說,這其實都是活該,忽視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代價往往就是這樣的,讓你後悔都來不及。
規則很重要,規則擺在這裏,懂得運用規則的人不勞而獲很容易,不會運用的人勞而不獲白忙活一場那也是活該。人家可都用的是合法手段,也許會有人認為這都是投機取巧,但你甭管這合理不合理,只要人家合法,你就活該。真到有一天有人通過類似手段將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設計靈感剝奪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悲哀。
喜歡DIY的朋友們通常都會有不錯的產品改進思路,說文雅一點這叫創意,但卻不見得意識到你的創意具備的市場價值。意識到這一點應該不是一件多麼難的事。你們的創意說不準就是明天工廠裏的產品,走上產業化道路,讓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你的設計靈感。
除此之外,也同樣希望國內的裝備品牌商們的裝備設計更務實一些,多一些原創,少一些模仿,或許也要再有那麼一點DIY精神,給我們的廣大驢友提供設計更完美的出行裝備。如果有可能的話也要讓市場上運動裝備的標簽上不再僅僅寫著中國製造。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