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的時候,我在本地論壇上寫了個帖子,當時記敘了自己更換一些裝備的經過和理由,如今時間一晃又是兩年,當初的更新的裝備很多又換掉了,所以想把這個帖子繼續寫下去。

  ——永遠不要相信你自己買到了所需要的全部裝備。不斷掏空自己的腰包,多數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別人擁有比你更貴的,而是你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體驗了好東西的價值。(傳說中的“戶外裝備選購忠言”之第六條)

  註1:以下所有鏈接裏的網店和價格僅供參考,並非推薦。

  註2:本人活動的主要範圍是以浙江山區為主的華東地區,裝備更新的立足點也基於此。其實更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些淘裝備、用裝備的心得而已。

  (一) 出去爬山已過4個年頭,陸續添置了不少裝備。今年基本上沒怎麼出去,上個周末和202、海天的朋友去爬了趟金華大盤山。上山那天剛好下雨,一晚上沒停,到半夜還下點小雪,氣溫也降得厲害。那幾天剛好是冷空氣來襲,因為天氣太惡劣,人又多(另2批網友捷足先登,宿營地嚴重不足),我們其中的10多個人就在山頂管理處的一個大房間裏打地鋪。我帶去的還是LUXE Compact 200棉睡袋,半夜自然凍得半死。(註:此段為2005年12月寫的,略有修改)

  這個睡袋大概就是在2002-2003年之交買的,設計思路在這幅圖片裏已經很明顯了,可以拆成兩個信封袋。細節方面也做得可以。

  至少可以說當時LUXE就有它的一個想法在裏面,所以說,對LUXE的好感從那時候就開始了。

  現在很少用這個睡袋了,因為兩個睡袋有部分是連體的,想DIY一下,搞成可以徹底分開的,這樣就是真正的1+1=3睡袋了。

 

  (二)事實上,那個LUXE Compact 200是個徹頭徹尾的春秋睡袋,2005年12月那次爬山,從金華經寧波回舟山,輪渡因大風停航,所以在寧波多呆了個晚上,想著不上羽絨睡袋是沒出路了(當然也有溫標較低的棉睡袋,我雖不是富驢,但也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冬季上羽絨才是硬道理),當晚就開始查找各類資料,並向圈內的朋友咨詢。

  當時考慮的羽絨睡袋就是CAMP、天石(HIGHROCK)、龍鳥(SinTeryx)這幾個牌子。(這3種睡袋的一些特點可參考:這裏-這篇文章歷史悠久啊,現在8264裏還能搜到)

  天石分為探險系列(-28°C至-15°C)、野營系列(-15°C至0°C)、旅行系列(0°C以上)三種,當時初步考慮在

  Camping-S1071(羽絨,重量1670g,規格(內尺寸):76㎝*203㎝ (中號 M)81cm*213cm(大號 L);包裝尺寸:20cm*46cm(睡袋壓縮袋直徑*高度);款式:媽咪型;面料:滌綸格子布345T;裏料:滌綸塔夫300T;填充:80%灰鴨絨600蓬松度;填充重量:800G (中號 M)850G (大號 L);拉鏈:YKK5#雙開回旋帶鎖;扣件:ITW;結構:梯形立襯;舒適溫度:—6℃)

  和Camping-S2031(絨棉組合)之間選擇,更傾向於前者多一點。

  當時因為考慮我冬季出行的範圍,覺得舒適溫度零下6度左右已經足夠了,天石的價格也還可以接受。

  另有一款超級無敵棉睡袋Camping-S3041,以300多元的價格匹配零下12度的舒適溫度,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搜搜看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