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的巴拉格宗雪山,主峰海拔5545米,是香縣最高峰。其南側河谷最低點海拔2000米,相對高差達3545米。地形與氣候的垂直分布特點十分突出,幾乎包容了從幹熱河谷到現代冰川所有的立體生態類型和景觀資源。 主峰以南的尼西鄉上橋頭村,就是1936年5月紅二軍團長征過境的地點,師參謀長湯福林在此遇藏族武裝伏擊犧牲。 前不久,我在雪山深處進行了一次歷時8天、充滿激情和挑戰的狂野穿越,在陡峭冰川上險些喪命...
在香格裏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我結識了藏族攝影家索朗農布。他的攝影專輯《巴拉格宗》畫冊裏,獨特的峽谷絕壁、巍峨的雪峰冰川和魔幻般的冰蝕湖泊,強烈地震撼著我。
當農布告訴我,圍繞著巴拉格宗主峰有一條艱險但美景絕倫的轉山之路時,我就決心馬上去徒步轉神山。
臨別時,農布笑著說:“悠著點兒!” 我卻沒琢磨他話裏的意思。
此次徒步轉山,是兩人結伴。來自廣州的小夢同學,和我一起,打算用6天時間,無向導和後援,按順時針方向繞行神山一圈。結果,因下雨和迷路的原因,前後用了8天時間。
小夢同學吃苦耐勞,體力超強,做事積極主動,為人低調謙和,是位難得的探險夥伴。他也沒有一般驢子們身上慣常的那種網絡習氣。
我倆決定按輕量化風格徒步,每人都使用一只 OSPREY 的28公升容量“小鷹”背包。 帳篷、天幕(Tarp)、睡袋、防潮墊、爐具、炊具、燃料、6天的食品和保暖衣物等一堆物資,都裝在這兩只小巧結實的背包裏面了。
我自己的背包,出發時總重量還不到10公斤。
如此小容量的背包,何以裝得下那麼多野外裝備和食品?
因為我們的裝備都是體積非常小的超輕裝備,比如:ASI Design 的閣樓帳篷(320克)、“雙飛”Tarp(260克) 、MSR公司的E-Wing 天幕(150克)。 此外,我倆都是使用的三季“大紅蟲”超輕睡袋。
我們在這個營地遇到了3 位上山挖蟲草的藏族朋友,從右到左依次是崔雪英、小農布、七林拉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