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我戶外的活動越來越“軍膠”化了。何出此言?六年來我僅添置了兩雙中低檔次的登山鞋,卻買了八雙軍膠。

  兩雙3517廠產的02登陸靴軍膠購自04年西藏八一鎮;另一雙03年產的3517/02登陸靴軍膠購自成都;五雙3537廠06年產的高腰迷彩軍膠直接購自廠家駐昆門市。

  而那兩雙專業登山鞋,一雙高幫的牌子據店主說是英國的,叫什麼“Takora”,全Gore-Tex面料;另一雙是淺幫的,是我渴望已久的MERRELL(麥爾)品牌。據查,在伊拉克美軍的士兵除佩發標準沙漠軍靴外,還配發“麥爾”的戶外徒步鞋。兩雙鞋的鞋底全是Vibrsm,鞋身雖不是全皮的,但全是Gore-Tex(戈爾泰克斯)面料。兩雙鞋都是找朋友拿的,估計不是甩單貨就是仿製品,兩雙鞋的價格加起來沒超過900刀。

  經過這幾年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的檢驗,我覺得爬一般的小山,走一天不超過20公裏的山路,穿一雙新版的高腰迷彩軍膠,足矣!當然,軍膠的種類有很多,我選擇的是品質最優的一種,如3537廠的鞋底加厚型高腰迷彩軍膠,生產於2006年6月,其魚鱗型鞋底的磨擦力遠遠勝於我那雙450元的MERRELL。麥爾的章魚底設計理念是很有創意,但不經磨,幾次大的活動下來“章魚吸盤”就鈍了,根本不防滑。

  也許我買的那雙MERRELL是越南產的崴貨,不是正品行貨。然而這次哈巴回來後,我對裝備有了更全新的認識。宋師的“漫吹”(MOUNTRAIN)防水性也有問題,一個半小時的踏雪攀登,半個小時的大雪坡踩雪下撤,兩只鞋子已完全進水,回到大本營的山木屋後,他那雙鞋一直晾著,數小時後穿一雙幹凈的襪子再套著這雙鞋去吃飯,不出10分鐘剛穿的襪子就濕了,可見其鞋的濕透程度。

  當然,我也發現,作為新手的宋師在穿雪套的時候,防雪套其實並沒有穿到位,看他在哈巴頂峰拍的照片,那麼優質的雪套被他穿得呲著嘴,鞋體護面沒有封嚴,造成雪屑會鉆進鞋裏,那麼再防水的鞋也沒用,就是穿著高腰水靴,如果靴裏進雪也無濟於事,那就熬著“泡腳”、“腌肉”吧。

  在爬濕漉漉的大滑石板時,宋師明顯對他的“漫吹”沒有信心,他總懷疑鞋底會抓不住。而我的“Takora”沒有讓我失望,一次跌滑插曲都沒有,只是在一個人下山的路上,有一段碎石特別多,滑過一次,冰鎬桿還敲了一下我的腦袋,我自嘲地視為是哈巴娘子對我的嬉鬧掐架,或上天輕微的“棒喝”,以讓我桶底脫落地頓悟。

  總的說來,其實也不要太迷信那些高科技的產品,只要自己穿著舒服,適合自己就行。我是越來越喜歡自己擺了一家的軍膠,感覺自己很富有似的,就象紅軍當年長征為自己打了許多草鞋,看著那麼多的草鞋被綁在背包上,心裏踏實。看來我就是軍膠的命,而不是火槍皮鞋的命,更不是西裝革履的命,而是軍膠、迷彩服加沖鋒衣的命。

  看了最近一期的《戶外探險》,有個人寫了一篇文章,觀點是掙夠了銀子再去登山。他說:“光靠一腔熱情和兩雙草鞋就可以上雪山、過草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沒錯,10年前,哈巴村的向導好四就是穿著一雙軍膠就帶我們爬哈巴,雙腳凍得夠嗆,連防寒手套都是我借給他的。2006年2月,我協作江蘇江陰的那群“背包客”,其個人裝備都達到一流,其中一人居然擁有全進口的連體的全防水防寒高山靴,那雙靴子櫃臺上的零售價是8000刀一雙;其它昂貴的高山裝備更是令人咋舌。那次登哈巴,如果我能有更好的羽絨服、沖鋒褲和鞋子,我就可以在5300米的雪坡上堅持更長的時間,可以從容不迫地把“海盜”送上哈巴峰頂。

  喜愛軍膠,是因為它的樸素、實用和軍味,它可以伴你在低山短途的山地行程閃展騰挪,但軍膠不是為雪山而生的,為雪山而生的裝備它們更金貴、更奢侈,銀子大把大把地花是為了你的生命有個更好地保全並增加你的存活指數和舒適度。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