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到現在就出去過一回,紮了個營,感受了一下冬日北方的寒冷。雖然睡袋的溫標夠低,雖然四季帳夠堅固,雖然暖寶寶能帶來一絲溫暖,但作為嫩驢的我對腐敗的追求是沒有盡頭的。倘若瑟瑟冬日,欣賞積雪、樹掛的時候,能夠抱上一個爐子該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在這種罪惡的原始寓意的驅動下,回到市區後我開始留意哪裏有賣小煤爐的,北方冬季都燒暖氣,自己預備煤爐的不是沒有,都是鑄鐵的那種,就是住平房時期用過的,那根本就不是尋找的目標。網絡時代,溝通無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峰回路轉,南方有一種小爐子,燒碳,是女子出嫁時候的必備之物,這東西現已衍生成禮品,當然即便是再豪華的炭爐,畢竟沒有失去它的原始功能。但從形狀和功能上來要求它,顯然又不符合戶外的需要,此時我腦中已漸漸浮現出戶外簡易炭爐的草圖。

  首先鎖定原料,以碳為原料,便捷、經濟,自重小,於是重點就放在炭爐結構的設計上。戶外使用要考慮的就是便捷、安全,即方便攜帶,取火輕松,引火後安全、穩定可靠。

  一、方便攜帶,應從體積、重量上加以限製,棱角太多不利於裝包,重量太沈不利於攜帶。我開始留意金屬罐之類的東西,在一番努力後,在老婆家找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原材料,在別人看來最多是裝個瓜子的鋁罐,我卻如獲至寶,迎來了一片疑問的目光。

  二、取火輕松,碳的特性是燃燒時間長,但無論什麼燃燒物首要條件是能充分的與氧氣接觸,從煤爐的啟示看,應該有通風口。爐口對於為點燃的碳,即燃燒完全的碳,應該隨時可以取出。

  三、引火安全、穩定可靠,碳在爐膛內燃燒,爐壁高熱,但不能對帳篷、睡袋、衣物等造成損壞。

  四、如有可能,應設計成通用性比較好,戶外裝備要能做到一物多用才算成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