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一天,瑞士人George de Mestral帶著他的狗從一片灌木叢中穿過,出來之時他發現自己的褲腿上和那只狗的身上占滿了蒼耳。在清除蒼耳的過程中,George同學對為何蒼耳會粘在褲子和狗毛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和牛頓被蘋果砸到後對為何蘋果會砸他產生極大的興趣一樣),作為一名從洛桑聯邦高等工業學院畢業的電子工程師,自然要對蒼耳和褲子、狗毛大力研究一番……通過使用顯微鏡的觀察,George同學發現,蒼耳表面的天然小鉤子,可以勾上環狀的織物、毛發。

 

  這一小小的發現讓George同學興奮不已,他覺得可以利用鉤子和織物環組成一種雙片的粘合材料,其中一片材料使用硬製的纖維製作成鉤子狀模擬蒼耳,而另一片使用軟製的纖維製作成織物環模擬褲子、狗毛。

 

  開始的實驗是采用棉製纖維,耐久性很不理想,多次使用後棉製纖維環就會損壞,不過很快,George同學找到了理想的纖維材料——尼龍。解決材料問題後,另一大棘手的問題是如果進行工業化生產?最初的織物勾是通過在熱紅外光下編織織物而產生硬化的勾狀纖維表面,不過這個工藝並不適合大批量的流水線生產。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之後,George同學找到了一個新方法:使用剪刀把尼龍環頂部煎掉,於是一堆織物勾就產生了。

 

  1951年,George同學在瑞士提交了專利申請;1952年,他還提交了美國專利申請,1955年兩份專利同事被批準。此後George同學開始大批量生產這種粘合材料,並且命名為Velcro,這一名稱來源於法語單詞VELour (絲絨)和CROchet (鉤子)。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