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溯溪計劃九大要項

  溯溪計劃一如登山計劃,要求完善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溯登未曾有人溯過、探險味道特濃的溪流,在計劃上更得巨細靡遺,否則恐勞師動、徒增別人負擔!

  正因溯溪如此具挑戰性,所以從事此活動者大多較具能耐始成行,因此溯溪的溪難事件至今仍極少,這當然和溯溪人口較少有關。溯溪的溪難搜救和一般山難有很大差異,須具備全天候的溯溪全才始能駕輕就熟,否則很容易造成二度山難;而溯溪全才的養成絕非一蹴可成,實不容忽視之!

  掌握每一步,溯溪輕又意

  (1)選擇溪流:

  郊山、中級山和高山溪流在難易等級上大有差別,但並非一定成正比。現就兩條已溯過的溪流來比較:從哈盆到松蘿湖的南勢溪溯源,在溪谷等級上B級;而磺嘴山系的富士溪左股E級,前者須費時三、四天左右,後者僅一天即可往返。所以選擇溪流,溪谷難易是必須註意的。而對於處女溪則需隨時保持探險奮鬥的情致,因溪谷的變化莫測常令人始料未及。

  如果選定溪流是曾溯登過的,可能會有溯溪圖或相關資料可供查閱參考,心理負擔比較小;如果是處女溪,那就必須要有十足的心理備,來面對難易未曉的溪谷世界。選定溪流後,就趕緊進入籌備相關事宜的階段。

  (2)組成隊伍:

  溯溪團隊中的生手雖不宜超過成員的三分之一,但若溯登對象C級以上溪流或處女溪,還是以老手主;至於A級溪則可邀較多人共襄盛舉、共享一夏之樂;而B級溪則可讓對溯溪較有興趣者參與,藉以提技術層次。溪流既選定後,可此原則決定成員。

  由於溯溪是很耗力的活動,人多往往速度相形減慢,碰到困難地形更耗時間。因此一般溯溪探險以五至八人宜,B級溪可加一倍人數,A級溪參與者更多可至二十多人。再多,則因照顧不易反不便,可分組方式由不同溪流溯換,唯仍須由有經驗者帶領。

  (3)考量溯登季節:

  天氣的晴雨狀態對溯溪本身而言雖較無影響,因從事溯溪活動身體本來就會濕,雨來得是不是時候並不重要;不過在惡劣的天氣下,溯溪圖的描繪諸多不便,而溪谷景觀的拍攝也較不易。同時,由於惡劣天氣常造成溪水暴漲,所描繪的溯溪圖較不客觀,到處是瀑布和深潭,比較下較不宜溯行。不過偶爾選擇此般溪況,亦可磨暴漲溪的溯登技巧,以應付未來可能遭逢的突發狀況。

  大體來說溯溪是不分季節的,夏季通常是最活躍的時期,但得預防或避免風;北部或東北部山區溪流可利用此季出晴日溯登。而東北季風影響下的北部山區有長達半年的陰雨侵撓,除選擇其間智暫的出晴日溯登外,可往中南部或西南向的溪谷溯行,減少季風的影響。冬季溯行則加強防寒措施。溯登季節和溪流的選擇是有密切關的,例如:除夏季外,我們量不選擇溯登大屯火山群的北磺溪流域,亦即多雨的冬、春天我們只有轉術南磺溪或雙溪流域溯行;而最難纏的竹子山區溪流也只選擇在夏季放手一搏。

  (4)集資料:

  不管有無溯溪圖,先從等高線圖下手,目前從五萬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地圖均已開放個人申請。溯郊山溪(含大屯火山群)須找大比例尺的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中級山溪一萬分之一圖,高山溪則找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和一萬分之一像片基本圖並用。從地圖去描繪主、支流線以決定溪流等級,再從等高線的疏密去計算可能出現的瀑布或峽谷、深潭。總之,溯登前多研究地圖是有必要的,尤其要將溯行路線及主、支流交的標高逐一標示,以而高度計作業。此外溯溪圖的集,溯登山峰的步徑、交通、宿營等資料得齊,以備溯行和歸程用。

  (5)決定路線:

  資料集齊全後再來決定路線,如左右股、攻頂路線和下山路線等,同時要有預備路線(水陸路),以防突發狀況發生時撤退或轉進用。1993年曾發生這樣的實例:四季溯溪原預溯無明溪上無明山,卻因下溯起點的誤判耽擱一天,而提前在次條溪耳無溪上溯至鈴鳴山,雖按原定行程下山,但路線的緊急改變讓人吃足苦頭;尤其未備耳無溪的一萬分之一地圖,僅使用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在研判作業上較費力。

  (6)解決交通問題:

  路線決定後,接著就是如何解決交通的問題?溯溪已是很耗體力的活動,若要再繞一天圈山路回至起溯點接車,縱然體力再好,不出三趟溯行也會累倒。最好的方法就是接駁方式,定好起溯點和下山處,分別置放車輛。由於接駁會耗一此時間,免影響溯行請提早出門吧!

  (7)整理溯溪裝備

  按所選安的溪流、成員、路線、季節調整溯溪裝備,過多或選少均不理想。

  (8)糧食計劃與購醫藥品:

  溯溪糧食要比登山糧食來得精簡,質重於量。一天行可攜帶略多的糧食做背負訓練,煮個熱湯可除寒意。醫藥箱要多帶跌打碰傷藥、頭痛藥、腸胃藥以及毒蛇、毒蜂急救器等。

  (9)溯行人員職務分配:

  除正常行政職務分配外,仍需就其專長予以各項職務分配。如:溯溪圖的描繪、溪谷攝影、溯登攻擊手、動植物的調查、地形地質的研究、人文史的探討等,至於宿營及炊事,則由大夥兒一起分工合作吧!

  (二)確實執行溯溪計劃

  按以上步驟計劃後,就得確實執行溯登。裝備的優劣固然可左右執行的成敗,但成員的通力合作更是加速溯行成功的不二法門。另外,執行所獲資料如何快整理、完備歸檔,是不容忽視的課題。否則,即使溯完成千上萬條溪流,留得的卻是一片空白,無法造福他人,那與蜻蜓點水式的遊山玩水又有何差異?讓每一趟都成全新的學習之旅,利人又利己,何樂不?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