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指導員

  “作為戶外運動的愛好者,我們喜歡的不是冒險,而是探險。冒險是靠狂熱的激情,而探險則需要科學精神和正確方法的指導”。跟隨旅行社外出旅遊已經被喜愛野外探險的年輕人所摒棄,戶外探險運動不斷普及,在新奇和風險的共同催化下,產生了戶外指導員這一職業。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薛承玩戶外探險已經有五六年的歷史了,腳下走過不少名山大川。前年,他還去了趟西藏,爬了座雪山。盡管那座山在西藏僅能算丘陵,但還是讓他興奮了好久。海拔4000多米的體驗,對南方人確實是個難得的經歷。

  幾年下來,薛承在圈子裏也算小有名氣。之後一位朋友組織了一個戶外俱樂部,薛承責無旁貸,成了專職的向導。

  薛承說:“別以為野外向導不過就是帶路的。要是遇上戶外穿越的菜鳥,你會發現領路的比當媽的還忙。”曾經有位嬌滴滴的女孩子也來玩戶外探險,結果半路上崴了腳。薛承忙前忙後,有些路還要薛承背這女孩子過去,儼然護花使者。女孩子的男朋友在滿臉醋意地幹瞪眼,可他也是菜鳥,什麽忙也幫不上。

  作為一名向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隊員安排好行程,帶領隊員穿越。由於戶外活動的特殊性,要求領隊必須具備專業的急救知識以及各種戶外運動的常識。

  去年,全國第四期戶外指導員培訓在廈門舉辦,薛承去參加了。培訓的課程如同軍訓。基礎技能要學地形圖判讀、野外危險識別、路線選擇、營地選擇、戶外裝備使用和保養、野外結繩等,然後再學戶外活動的計劃與準備,戶外活動的組織管理、風險管理,中間還穿插體能訓練、攀巖技巧、遊泳訓練等。一個多月下來,薛承把自己從“遊擊隊”變為“正規軍”,獲得了“戶外指導員”的名號。

  化“激情”為“理性”

  僅2005年五一長假,就發生了北京遊客被困沙漠一人遇難、13名天津大學生沙漠受困、31名“驢友”穿越蜀山古道時走失等一系列事故。從2000年到2005年,全國戶外運動死亡人數已經超過百人。冰冷的統計數據足以說明戶外指導員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的必然。

  現在戶外運動的發起主要是通過自發組織和通過網絡召集兩種形式。泉州某戶外俱樂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類活動出行路線大多是人跡罕至、風景迥異的地方。因為對參與者沒有太多的限製,只要身體健康、熱愛戶外運動、做到每次出行時AA製就可以。雖然幾乎所有的活動召集帖上都會註明“責任自負”,但實際上萬一出事,這個責任誰都負不了。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大部分參與者對於戶外運動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玩”之上,而很少考慮到安全問題。他們大都是憑著一股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的,只是一味地追求刺激和冒險,並片面地把這種心理定位為“勇敢者的遊戲”。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出行前缺乏相關的知識、技術和裝備,也不太註重戶外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有驢友就說,當前的戶外運動是“除了勇氣什麽都沒有”,這是戶外運動存在的最大問題。

  “對戶外探險來說,運作不規範就是拿生命當兒戲,一個環節的疏忽就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這些細節在許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眼裏則顯得可有可無。我的工作就是用專業技能,填補這個空白。”薛承解釋他的工作,“我就是狼群裏的頭狼。”。

  他說,對於接受過正規培訓的戶外運動組織者來說,他們追求的是一種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境界,活動中的結果固然很重要,但與自然親近的過程更重要。戶外運動不是激情冒險的天堂,而是理性探險的天地,只有建立在安全保障下的戶外運動才能長久地進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