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許多地方規定: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的駕駛人必須停車休息20分鐘以上。知名安全工程專家胡正祥教授認為,此舉會大大減少我國的惡性交通事故。

  胡正祥教授為寫《生物節律與行車安全》一書做了大量調查,他發現疲勞駕駛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意外事故外,大車禍都發生在開車人的生物節律臨界期和低潮期,即疲憊不堪時。

  胡正祥教授說,生物節律,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體生物鐘”。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出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等。人體內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鐘,生物鐘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現已發現12個與生物鐘相關的基因。生物鐘使人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兩者之間為臨界期。高潮期時,人的思維敏捷、情緒高漲、體力充沛,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低潮期,思維遲鈍,情緒低落,耐力下降;臨界期時,人的判斷力較差,易出差錯。日本發現,82%車禍都發生在司機生物節律的臨界期。交通事故與肇事者的生物節律密切相關。當人體生物節律處於臨界期或低潮期時,人會感到體力不濟,精神恍惚,對高速運行的車輛和復雜的路況做出錯誤判斷和錯誤動作,這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無論開車人起步時多麽精力充沛,在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後都可能出現疲勞,使人處於生物節律的臨界期或低潮期。這時一定要停車休息,人處“低潮”要慎行車,能不開就不開。

  胡正祥教授說,為了避免和減少車禍的發生,要運用生物節律的理論對開車人實行生物鐘管理,如“駕車超過4小時必須休息”等做法,對疲勞駕駛,歐美國家早就有嚴格規定,如歐洲國家就規定,不準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一天總駕車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駕駛人是否停車和停了多長時間都由車內的“黑匣子”記錄在案,供警察檢查,違反規定者會受到重罰。此舉對預防交通事故取得了顯著成效。

  胡正祥教授強調,開車人也要自律,如果開車時出現思想不能集中或者不連貫、反復打哈欠、眼睛睜開有困難、忽視交通信號、經常偏離車道等,就不要再勉強駕駛了,應停車休息。每一個人的生物鐘不盡相同,平時要摸索自己的生物鐘,合理安排駕駛時間。我們一定要尊重大自然為我們身體製定的規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來源:新華日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