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地運動和徒步(Hiking)、遠足等為主體的登山戶外運動,近兩年來在我國迅速興起,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一大社會亮點,一種新的都市文化,其發展速度之快,出乎人們的預想,連眾多社會學家和體育專家也始料未及,引起人們和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究其原因:

  一、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國登山戶外運動興起的首要原因。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從1980年的人均GDP250美元,到2003年底已達到1000美元,開始踏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門檻。經濟建設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換代。在解決了溫飽之後,文化體育需求的增長成為必然。這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尤其在大中城市,這種變化最為明顯,形成了首先富裕起來的一個社會階層,就是通常所說的白領。這部分人文化水平較高,思想比較活躍,信息十分靈敏,對外來文化容易接受。登山戶外運動首先在這部分人中流傳開來。廣州、深圳經濟社會在我國屬較發達地區,又毗鄰香港,北京是白領階層占比例最大的城市,因此,北京、廣州、深圳的登山戶外運動在全國也是領頭羊、穿黃色領騎衫。

  二、整個社會健康意識的增強和提高,促使人們主動積極參與登山戶外運動。由於新的經濟體製改革和機製轉換,打破了傳統的大鍋飯、鐵飯碗,社會競爭進一步加劇。無論學習還是工作,身體健康狀況成為激烈競爭的重要條件之一,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你就會在競爭中占得先機。不論算經濟賬還是政治賬、還是家庭賬,健康仍然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非典”疫情的出現,進一步強化了整個社會的健康意識,增強了人們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的自覺性、主動性,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潮流和時尚。

  三、登山戶外運動的特點成為廣大國民尤其是年輕一代首選的運動項目。為何如此?

  1、“走向自然”的新理念促使一部分人從場館和庭院走向田野和山川。體育運動根據項目特點不同,分為室內項目和室外項目。在室外項目上,又分為人工場地和自然場地。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看到了大機器生產在創造了億萬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弊端,一系列的城市病―――空氣汙染、噪音、過度緊張和過快的生活節奏以及由於缺乏運動引起的肥胖病、心血管疾病,使人患上了“現代文明病”。人們遠離自然,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車長龍和高樓大廈組成的“城市水泥森林”。到了晚上,擡頭難以見到星星,月亮似乎也小了一圈。通過徹底的反思,人們幡然悔悟,“走向自然”成為新的社會潮流。燦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綠色的樹木和原野,潺潺的溪流,蔚藍的天空飄著白雲……在青山綠水中登山、溯溪、遠足,不僅鍛煉了體魄,還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調節了心情,使身心得到了放松。於是,大街上背背包的青年人多了起來。過去,人們看到在大街上背背包、穿著厚重的遠足鞋或登山鞋的青年人,覺得很另類,總是投來異樣的目光。在歷來喜歡穿著一致的都市人中,他們似乎顯得很紮眼。而現在已經很普通、很常見,很不稀奇、很不新鮮了,反而覺得很自豪,很時尚。

  2、參與性強,老少皆宜。登山戶外運動與其他運動項目的最大不同,就是參與性很強,年齡可大可小,方式也很多樣,登山、遠足、渡水、露營等都可以,類似於“體育超市”,可以自由選擇,不斷變換,形式自由,有利於個性張揚,挖掘潛能,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時代潮流的需要。
123下一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