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魚情巧用餌
首先談魚的胃口不一。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光說漢族吧就有南北之分。在飲食方面,北方人喜味濃厚,偏向成的食物,南方人喜清淡,偏向甜的食品。每個魚池的魚,其實就好比一方人,魚池主人餵它們什麽餌料,它們就認什麽,日久天長,魚兒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識別某種食物可食與不可食的習慣能力,或香、或腥、或酸、或是臭。比如去年一位朋友和我到一魚池釣魚,我想,商品魚好釣;
多數都是吃腥味顆粒餌長大的。我調了一團腥餌,可釣了有十幾分鐘,一點魚訊都沒有,別人都在上魚,我這才註意了一下身邊的釣友,他用魚池主提供的顆粒釣魚。我起身過去拿他們幾個顆粒聞了一下,立刻明白了原因,這個魚池餵的是蒜味顆粒。我打開釣箱,找出蒜粉,往餌料裏一調,嘴裏念念有詞,不吃不吃加點藥。
再釣,那魚就一條接一條地被釣上來了。從上述實例中,我們完全可以明白,如果到一個生疏的魚池垂釣,一定要設法弄明白池子裏的魚日常吃什麽食,口味是什麽。尤其是這類偏口魚池,如果你不去了解,不細心觀察,伸竿就釣,魚兒吃腥你給香,魚兒認臭你給甜,再不去調整釣餌,你想,你釣的魚會多嗎?對每一位釣魚人來講,每一次釣魚,都是對你選擇餌料的一次考核。不要迷信誰有什麽絕招,其實絕招就出在你能否調查了解,認真思考,付諸實施之中。其次,談談餌料狀態的調製。餌料狀態調製得好與不好,是釣魚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可以說是成敗之舉。任何一位垂釣高手或名人。
他絕對不會對此馬虎行事,如在重大比賽之中,高手如雲,在釣技、釣位等軟硬條件無大的差別的情況下展開對抗,他們搏什麽?除運氣等原因,一是搏用餌是否對路,二是搏餌料狀態誰最佳。餌料狀態的調整也是要花很多心思的。你不要輕視了那水裏的魚兒,它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非常懂得去揀那些好吃的東西來吃。對於每一次的垂釣或參加比賽,你一定要把餌料狀態調好,只有把餌的狀態調好了,你才會釣得爽。餌料狀態的調製,看似簡單,但這裏面包含了很多學問和功夫,我們只要在垂釣的活動中勤學苦練,不斷實踐,就會逐漸掌握這門技術的。另外,我想就商品餌在使用中如何合理搭配這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觀點:商品餌裏含誘餌、釣餌、添加劑、基礎餌、本色料等品種,釣魚人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購主餌或配餌。那麽,這些餌料在使用當中是怎樣合理搭配的呢?我想,從這幾方面去考慮:1.魚的胃口(釣前調查或邊釣邊找);
2.確定所釣魚種(個體大小、密度);
3.用餌方式 (手搓餌或拉餌);
4.水情(深、淺、靜、動);
5.餌料比重(輕餌、重餌)。如果你能對上述這幾點因素做到心中有數,這次釣魚的餌料也就好搭配了。
從胃口上講,小魚喜味濃好餌,如濃腥、濃香、腥香:大魚覓食自然香或清淡的餌(馴化魚除外)。根據水的深淺靜動來考慮用輕質餌或是比重大的餌。添加劑的使用,要嚴格按產品的說明使用,該加的加,不該加的不能亂加,再好的釣餌基本原則是色澤鮮艷,味道純正,狀態要好。此外,很多商品餌在釣況適宜對路的情況下是不需要二次加工的,原廠的餌料從色、香、味上已經很好了,無需亂加胡摻,把個好端端的餌料反而給毀了。釣餌的二次配製往往都是釣魚人在垂釣現場隨機進行的,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帶商業味的除外),所以,這個程序成了一種捉摸不定的東西,這在一些人的眼裏,它讓你感到十分蹊蹺,變得讓有些人稱其謂“絕招”了。
其實,這其中的奧秘就是以上所述的三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