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釣魚中,釣大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手竿釣獲20斤以上的“巨物”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想要擒獲大魚,除了運氣成分以外,臨場的控魚過程尤為重要。按照有經驗的老釣手說法,控魚的過程主要分成“刺魚”、“稱魚”、“遛魚”、“引魚”以及“抄魚”幾個步驟。而這其中,最重要的要數“稱魚”和“遛魚”。

  然而,很多釣手在中大魚之後經常會發生斷線甚至斷竿的情況,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刺魚”的一剎那不知道是什麽魚,因而無法及時調整提竿的力度和竿的擺幅。再作調整後,往往錯失良機,斷線斷竿也就在所難免了。有經驗的釣手在刺魚後短時間內能判斷出中的是什麽魚及魚的體型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稱魚”。“稱魚”稱得好,後面控魚的過程就能事半功倍。

  淡水魚“稱魚”技巧

  有一定釣齡的釣魚人基本上都對“稱魚”有所認識,但要做好並非易事。首先要知道主釣的是什麽魚,打的是什麽窩。其中雖然有偏差,但根據其他的跡象,鉤上來的魚鱗,甚至是魚打水的狀況,窩裏來了什麽魚,就可以判斷出來的。

  不過,不同的魚在就餌的時候,漂相的動作各有特點,鯽魚、鯪魚、草魚就餌時的浮漂動作差別非常明顯。

  “稱魚”看似虛無縹緲,但其實已經是一件可判、可控、且有把握的控魚方式。

  信息時報記者為此專門“拜訪”幾位在廣州釣魚界的釣魚高手,總結主流淡水魚種的“稱魚”技巧供廣大釣友參考。

  羅非

  羅非中鉤後少有馬上往外沖的情形,通常都是稍微停頓,然後再向外沖(鉤身除外)。如果是兩斤以上的大羅非,會朝釣位的左前或者右前方沖來沖去,遇到這兩種情況較好控製,只需將魚竿按魚逃跑的相反方向斜著向上擡竿控魚即可。不過,有些時候大魚會朝釣位的正前方往外沖,此時最容易造成“拔河”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要迅速將魚竿橫擺,以卸去竿線的拉力,再將魚竿斜著向上向後牽引。

  羅非有一定的爆發力,但耐力極差,而且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上了水面以後就基本不再反抗。因此,釣羅非一般采用調性偏硬的竿,中魚後要迅速將魚拉出水面抄魚,半水遛羅非,中大魚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草魚和黑鯇

  草魚起手“刺魚”時,能明顯感覺到魚的重量,沖力非常大。如果是3斤以上的大魚,有可能會將魚竿拉直,此時要將魚竿平放,隨即順勢向左或者右後方斜著向上牽引。只要將魚定住,草魚基本上很難再將魚竿拉直。黑鯇動作和草魚基本相同。

  緊接著該如何“遛魚”呢?遛草魚和黑鯇有一個很特別的動作,就是在將竿提起來以後,會感覺到魚竿震動很大,此情況是草魚中鉤後喜歡搖頭擺尾,企圖將鉤子甩掉。

  加上兩種魚的耐力比較好,而且會進行“體能”上的調節。當魚不發力的時候會跟著魚竿的擺動左右遊動,當體能儲備到一定程度以後,會突然向深水區或者向外沖去,要是疏忽了此問題,很容易便造成斷線跑魚。

  鯪魚

  鯪魚的沖力和速度在所有的魚當中是最強的,往往在刺魚的一剎那,鯪魚就馬上向前沖,基本上沒有時間考慮放不放竿,腳線往往就是在這一下子斷掉。

  而且,鯪魚的後勁在所有魚種當中也是最大的,2斤的鯪魚拉力比得上6斤的草魚。和草魚相比,鯪魚沒有力量分配的概念,至始至終都是在快速的遊動,只要線組夠粗,和鯪魚的力氣再大也比不過人的力量。

  鯉魚

  一般很多釣魚人以為鯉魚的力度很大,其實不然。鯉魚在不同季節的爆發力和耐力都相差甚遠。

  在春季,魚兒產卵前後,鯉魚基本上是無力反抗,往往很容易就將魚兒拉近岸。

  在夏季、秋季以及冬季,尤其要註意,鯉魚中鉤後會馬上向各個方向逃竄,拉力很大。不過鯉魚的拉力雖強,但後勁依然沒有鯪魚足。只要將竿豎起,拉直後想要逃脫的機會就很少了。

  然後遛鯉魚時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便是“內攻”,即魚兒不是向外跑而是沖向釣魚人遊來。

  遇到這種情況要順勢將竿向外伸,左右互擺將魚牽引出去,避免釣線和魚鉤和岸邊的雜物掛在一起。

  釣魚學堂

  放竿技巧

  根據魚種和水面的大小,配備合適大小和長度的放桿繩是“大物殺手”們的必修課之一。廣州有名的“大物殺手”汪大魚,標配的放桿繩就在200米以上。放竿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門需要非常細致的技術活。他們總結出了以下“放竿”的註意事項:

  1.一定要主動放竿,而不能等魚將竿拉直了再放。

  2.放竿時要主動將竿尖伸入水中讓魚竿順勢從手中滑走,而不能等魚竿被魚拉直了再放。因為魚竿橫著入水的阻力很大,腳線和魚竿往往是在魚竿入水並發出“啪”一聲時斷掉。

  3.放竿時要一手持竿把,一手持放竿繩。在放繩的時候要註意繩子不要和魚箱上的掛件纏繞在一起。

  4.一旦魚竿順利入水後,第一時間摘掉架竿器,因為在後面的溜魚過程中放竿繩很有可能和架竿器纏繞在一起。

  5.當魚繼續往外遊走時,手一定要拉著放竿繩,力度控製是放桿繩處於繃直的狀態,但遠遠未達到最大的拉伸長度。

  6.放竿繩長度有限,一般魚兒遊了20米後的力度和遊速就會相應減弱,此時可適當加力度讓竿繩繃緊,並且開始嘗試往回拉。如果魚繼續發力,則繼續放繩,繩的力度要逐漸加大,否則放竿繩必斷無疑。

  7.遇到水底情況比較復雜和魚兒朝復雜的深水區遊去的時候,放竿的力度方可大些。如果看見魚竿的運動方向從水平突然間變成垂直運動,也就是說竿尖碰水底。此時要註意,魚竿極易被拉到水底,碰上水底的石頭或者樹枝而斷掉。

  8.往上提魚竿時的力量要輕,幅度要小,盡量不要將魚弄疼導致反抗。

  9.提竿的方向應該順勢向左後方或者右後方平提,沒到“溜魚”的最後時刻,千萬不要垂直向上提魚,因為魚兒的力氣很大,加上自身重量,很容易會形成“拔河”的狀況。

  10.魚兒發力時要順勢將魚竿伸出一點,然後將魚竿定住。然後要求釣魚人的手不發力,而由魚兒自身發力,這樣它們被魚鉤紮痛後逐漸會精疲力盡。如果是釣魚人自己往上拉的話,就是相互比力氣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