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飄香的季節,回到蘇北鄉村老家,一踏上鄉村臨河的土路,就看見不遠處有三兩個手執竹竿,身背魚簍,頭戴草帽,穿著長袖長褲的少年在河堤邊走動,原來那是走釣烏魚的少年。
走釣烏魚的少年,多半是釣魚迷,用家鄉話說“魚追子”,也有因家境不好,走釣烏魚賣錢掙學費的。走釣烏魚的少年,都有著同樣黝黑的皮膚和膽大心細的特性,能吃苦是他們的共性,因為走釣烏魚一天下來,至少要走五六十裏雜草叢生、根本稱不上路的河堤,甚至荒野墓地裏的野溝,他們也鬥膽獨自走釣,往往那裏的河溝裏棲息著肥碩的烏魚等著他們前來走釣。對於走釣烏魚的少年,他們瞧不起那些專釣有小烏魚苗的烏魚夫婦,在他們的眼中,釣領養小烏苗的大烏魚,那是殘忍的殺戮,更何況領養烏魚苗的大烏魚,只顧領養孩子,談不上覓食,身上無膘瘦削。因而,走釣烏魚的少年遇見領養烏魚苗的大烏魚,總是把它們趕往水草叢中,祈禱它們平安無事,走釣烏魚的少年,用他們淳樸的心靈,遵循著烏魚的生長規律。
少年的我,也曾是個走釣烏魚的好手。最初走釣烏魚還是跟父親學來的。那一年,父親患重病,家境一落千丈,父親不忍心我放棄學業,便教我走釣烏魚白掙學費。父親手執釣烏魚的竹竿,拖著病弱的身子,手把手傳授我走釣烏魚的經驗。我釣魚的悟性挺高,不用一小時,便領略了父親的那套釣烏魚的技藝。第二天,便獨自走出家門,來到荒野的河堤邊走釣,那一天我竟然釣到了十三條重量不一膘肥兇猛的烏魚,回家殺兩條熬湯滋補父親,余下便宜著賣給了左鄰右舍。
走釣烏魚,有時險象環生。要想想,一個少年走在荒無人煙的河堤,甚至墓地叢中,只聽到鉤上田雞濺水以引誘烏魚前來咬鉤的“咚咚”聲。有時,冷不防,一只水老鼠從腳邊竄過一躍下河,“嘭”一聲,心一慌,還以為是烏魚在咬鉤,一提竿,落空後,才發覺自己已嚇出一身冷汗。有時,憑手感濺水,猛感到鉤一沈,一提竿,才發現自己釣上來的卻是一條花綠綠的大水蛇……
走釣烏魚一天下來,最苦的便是雙腳,腳上走出泡是常事,因為不走那麽多的河堤釣不到理想數量的烏魚。其次是太陽的炙烤,蚊蟲的侵擾。最傷心的莫過於卸下魚簍發現烏魚死了,雖然走釣的路途中不時提醒自己讓簍中魚浸一次水,或遮蓋一些水草,然而兇猛成性的烏魚終歸抵擋不住烈日的炙烤,最終成了一錢不值的臭烏魚。我為死烏魚哭過不少鼻子,不過有一次經過聰明的小弟一點撥,我竟發明了一種簍中烏魚兩三天離水不死的秘方。記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對著自己釣的有一半死烏魚暗自流淚時,村上貪酒的王伯從門前走過,小弟驚叫一聲:“哥,你何不讓烏魚醉酒,你看王伯每次醉酒,過一天就神誌清晰!”我忙答“妙!”。第二天,再走釣烏魚,
帶上十幾個小棉花團和小半瓶燒酒出發了,每釣上一條烏魚,我便給魚嘴裏塞上蘸有酒的棉花團。沒想到,晚上回到家,一條條軟綿綿的烏魚放在水桶裏,片刻,相繼擺起了尾。那一刻,我和小弟相擁著圍著水桶又唱又跳。後來,我又發現,把烏魚拿到鎮醫院門口賣,價格要比村裏貴許多。一條條釣來的烏魚終於幫助我順利完成了初中學業。
再見眼前走釣烏魚的少年,我感到異樣的親切與溫暖,情不自禁地上前跟他們搭訕。他們一聽我說出如此精妙的走釣技藝,驚得瞪大了眼,而我看到他們簍中的一條條烏魚,更像是見到少年的我,一種傷感的幸福不自覺地湧遍全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