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垂釣當中,廣大釣手無不為能釣到魚、能釣更多更大的魚而絞盡腦汁來研究各種各樣的釣具和釣魚方法。無論什麽樣的釣具,什麽樣的方法,在垂釣過程中的因果關系很重要。

  什麽是因?什麽是果?說白了很簡單的,誘是因,釣是果,為什麽說誘是因呢,在垂釣的過程中只有將魚誘進你的窩裏你才有機會把它釣上來,如果魚不進窩你就是有技可屠龍也沒有任何意義。

  我經常看很多釣魚人準備的餌料有不下十幾種,就是準備在不上魚的情況來用。魚不上鉤就不斷的換魚餌其實這是垂釣的中的誤區,誘和釣的誤區,要想釣魚先要誘魚。

  把“吸”當“吃”也是垂釣中很常見的一個現象,可能是長期垂釣口誤的關系,把魚吸食叫做吃食,本人曾經幾個夜晚從淩晨三點到五點觀察水中的鯽魚、鯉魚吸食的過程,一是放片狀餌料,一是放入顆粒餌料,在放入片狀餌料時,魚在平行中很輕松的就把餌料吸到口中,而放入顆粒餌料後,魚的吸食很特別,必須翹起尾巴後沖下去追吸餌料,吸不到魚就在周圍用嘴吹,並不及時吸入。很多的釣魚人在魚不上鉤的時候,特別是在魚塘缺氧的情況下,魚的吸入能力大大減小,它還哪有能力去追吸餌料,所以很多的餌料廠家除了研究餌料的誘魚效果以外更重要是研究餌料的霧化效果。

  只有把魚誘來以後其他的努力才有效果,只有解決了魚是否能吸入餌料才能把魚鉤上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