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豆餅窩為例,豆餅窩分塊狀和碎屑兩種。塊狀堅硬抗泡,誘力持久,魚誘到了,卻只可啄食表層泡軟的屑渣,也有“可即不行食”之效。可直接拋擲,較大塊也可中心打眼以魚線控之,投不準可拉回重投,收竿或搬運釣位也可取出帶走。塊狀豆餅宜在時刻較長的垂釣中運用。遼寧有釣客到碧流河水庫做連日釣,使手竿者往往先用速效碎豆餅屑投窩兒,試釣一兩個小時。一旦有魚上鉤,定下釣位,便拎出口袋,將豆餅塊子投將起來,常常一投即是半口袋,這樣兩三天中盡可坐食其窩兒,作用極佳。“發窩兒”後常一根手竿忙不過來,一趟獲魚六七十斤不在話下。碎豆餅有見效快的特色,用曲酒預先浸泡發好,釣時捏團拋擲,落水即散為宜,當令補窩兒。這種餵子誘力強,宜在較短時刻的垂釣中運用。其缺陷是易“喧賓奪主”,故運用中應設法取長補短,如與泥土摻和運用,用紗布或防蚊紗包成一包拋擲,或將發好的豆餅裝人塑料袋紮好袋口,用鐵釘在其上遍戳密眼,與紗布紗網同效,且魚鉤落其上不致掛住。

  在飼養塘撤顆粒飼料做窩也要把握前面所述的準則。一次不要撒得太多,抓十幾粒、幾十粒撒向浮漂周圍即可。量少勤投,作用遠勝於一次性很多拋擲。一次我與一釣友去一養魚池夜釣,釣友見塘主屋中有成編織袋的顆粒飼料,便用盆端了滿滿一盆出來,雙手捧著左一捧右一捧嘩嘩地向水裏扔開了。如同這麽扔還覺得不夠勁,最終端起盆爽性成盆倒進去。估量他那釣窩裏,顆粒現已堆成堆了。而我僅用塑料袋裝了一小袋來,一次只扔十幾個粒。一夜下來,我釣了40多斤,那釣友只漁無獲。別的有釣友擔心向水裏投窩餌會把魚驚走,其實飼養塘魚聽慣了這種飼餵的聲響,反而會循聲而來。

  此外,再說說釣魚竿釣如何打窩。釣魚竿用餌通常是面食和糟食兩種。用這兩種餌都可在垂釣中做出窩子。先說面餌窩兒。常垂釣者都會發現一個表象:誰那)L越上魚還就越上魚,誰那兒越不愛咬還就越是一口不咬。除了誘餌與釣位要素,不能不說“窩兒”乃是那“怪圈”之首要癥結所在。釣魚竿餌佗大,咬鉤時猛一提竿,余餌盡留窩中。特別若運用多根釣魚竿輪流起鉤,那麽釣窩中便會構成可觀餌窩,魚焉有不集之理?反之,不咬鉤則刻舟求劍,縱然守到時候該換食了,也多是穩穩起竿搖上來,餌佗常會帶回岸來或是拖至半路才墜落,這樣釣窩中仍是空空如也。揣摩出道理便應揣摩對策,依照如下辦法做到位,作用自會改觀。

  再說說糟食窩兒。赴水庫釣連日魚,釣友們總結出一個規則:第二天往往比頭夭作用好,而第三天上魚又勝於第二天……這種表象尤以糟食更為顯著。相對於面餌,糟食更易構成窩子,一提竿百分之百會盡留窩兒中。且面餌軟的為好,而軟了則即便留在窩中也會被魚三口兩口叼光。糟食化開後則為粉渣狀,魚兒啃咬遊動又會將其攪散。數通打竿拋餌後,釣窩中零星渣末已留成片,魚兒久聚不散,直到逐個上鉤。這便是越釣越上魚的道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