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其他技術釋疑

  如何判斷魚鉤上仍壓有魚餌?

  以調6釣2為例,當我們發現魚漂上升至5一6目,基本就是魚餌已不復存在。有人將釣竿向後輕拉,壓水使魚漂在水面上為2目,魚漂若重新升上6目,說明餌料已不在,如果不再上升,說明餌料尚在,應繼續等待魚訊,伺機揚竿。而依我的經驗,則寧可在魚漂上升到5目左右時及早提竿,重新上餌。有時為

  持續引魚,就是尚在2目,魚鉤上肯定雙餌俱在,也不過長時間等待魚訊,而以高頻率提竿換食,“墩”出窩子,持續引魚。

  釣不到魚應在哪些因素上找癥結?

  在當日的氣溫、水質以及釣位都正常的情況下,釣不上魚應考慮這樣幾個方面:魚漂調釣是否有過靈或過鈍現象,魚餌是否對路,餌性是否選配合適,魚鉤、主線、子線是否配比合理,引魚是否正確充分,拋竿落點是否準確,揚竿姿勢是否正確。

  尋終的長短有何優缺點?

  子線長,擺幅就大,靈敏度就高,魚就餌時可減少受阻,上鉤率會高。子線下沈的速度較為緩慢,可以充分引魚,容易被魚搶食,也會提高上鉤率。同時,同樣規格的長子線與短子線,前者的拉力值相對會高一些,但子線也不能太長,原因是易打扣纏繞,最長不超過25厘米為好。而短一點子線,在魚大開口時,著鉤較快,穩定性也相對好一些。

  魚不開口,原因有哪些?

  一是水溫太低或太高。二是水質不良,比如水質混濁,水中懸浮的不溶性細粒附著於魚鰓,其吸氧能力銳減,形同缺氧,魚群便會浮頭,自然不愛咬鉤。三是氮氣過度飽和、池底發酵導致氨氣過多或二氧化碳過剩,這些可溶性氣體都會導致氧氣不足,魚浮頭不攝餌。四是魚受到意外驚嚇或捕撈,也不會攝食。

  池釣競賽中爭冠的秘訣在哪裏?

  可讓魚放心大咬的細線小鉤配長短適中調性完美的碳素竿。在裝備相同的情況下,魚餌的配方和餌性要十分考究。除標準池外,由於光照的角度、風向以及餵魚的習慣方位各不相同,釣位會影響到成績。一支不吸水、不漏水、重心準確、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標桿色環顏色醒目、長短粗細適中的優良魚漂可以說關系重大。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