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釣法能否和傳統釣法相結合,答案是肯定的,有許多實例可以證實。

  (一)臺灣釣法釣組與江南散子漂相結合

  蜈蚣漂(又稱散子漂、七星漂)、朝天鉤、掛細紅蚯蚓或米飯粒為餌,是盛行江南各省多年的傳統釣法。它的特點是:散子可以按水底是否高低不平的情況,拉大或縮小漂間距離,靜水、流水環境都很適用,鉤餌落底時,鉤尖朝上,魚兒容易發現餌食,墜子焊在鉤柄上,魚一碰餌,漂立刻作出上浮或下沈的反應,靈敏度較高。但也有弱點,只能單鉤掛餌,不如雙鉤掛雙餌或一葷一素,任魚挑選,增加魚吃餌的機會。上海釣者把臺灣釣法中的長腦線、小鉤細線的優點和江南七星漂釣法的長處相結合,即鉛片墜以下的釣組,用臺灣釣法的長腦線雙鉤釣組,主線 上部的立漂和魚漂插座、太空豆 都不用,改用 根粗雞毛莖組成的“七星漂”,調漂時用 粒雞毛莖裝好空鉤, 上鉤懸浮在水中,下鉤擦底。裝好雙餌後,一鉤掛蚯蚓,一鉤掛面食。雙釣剛好擦底,餌裝好後,投入釣點,七星漂的位置是:水下4粒雞毛莖,立於水中,水面橫臥 粒雞毛莖(見圖 )。用來在池塘垂釣鯽魚和鯉魚,只要選好釣位,魚餌對路,收獲都不錯。四川等地也有不少平時慣用七星漂施釣的高手,改進了“七星漂”的釣法,將四川的“ 七星漂”釣法與“臺灣長腦線懸墜”釣法相結合,既保持了七星漂能在流動水域拉大或縮小漂間距離,適合流水環境的優點,又吸收了臺灣釣法雙鉤、懸墜、長腦線的長處,經幾年試用,既適合靜水池塘垂釣,又適用於在小河支流、水流緩慢的環境垂釣,上鉤率都很高。

  (二)臺灣長腦線懸墜釣法與手

  竿齊竿線定點釣相結合

  手竿齊竿線定點釣是北方流傳已久的傳統釣法。這種釣法的特點是:撒窩定點準確,一旦發窩,上魚的頻率高,所以為廣大釣魚愛好者樂於使用。近兩年來,北京釣者學習臺灣釣法後,針對北京池塘垂釣鯉魚和草魚上鉤率頗高的情況,除個別專供釣魚 比賽的精養池以專養鯽魚為主外,公開賣票有償垂釣的池塘,鯽魚都和鯉魚、草魚、鰱魚、鱅魚同池混養,而且這類池塘多數都投餵顆粒魚飼料。使用臺灣或各地生產的甜香型專釣鯽魚餌,鯽魚的上鉤率很差。鯉魚、草魚等大魚,在池塘釣魚人多、岸邊人聲嘈雜,輕易不敢到邊上來。因而把臺灣長腦線懸墜釣法和傳統齊竿線定點釣法結合起來,用 米以上的長竿,主線與釣魚竿等長,使用傳統釣法常用釣大魚的粗線、大鉤、重墜,把鉤餌投到10米以外的遠處釣點,鉛片墜以下的釣組,則取臺灣長腦線懸墜釣法的優點,保持了相當高的靈敏度。魚餌的用法,也不拘泥於只用臺灣釣法用的粉狀餌,而是把臺灣甜香型的釣鯉魚餌和池塘餵魚的腥味顆粒飼料化散後摻合在一起,這樣,比單純用臺灣甜香型粉狀餌上鉤率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