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的裝備從竿、線、漂、墜、鉤來看是一個系統,而子線則是把釣鉤和這個系統聯系起來的關鍵部分。選擇子線的合理與否,決定了這個釣組的靈敏性和準確率,並能直接影響到您是釣獲。
子線的長度與墜的大小、釣點水域和對象魚種有直接關系。一般地講,腦線越短,信號傳遞越靈敏。但腦線過短,魚在吃餌時嘴很容易碰到鉛墜,俗稱擋嘴而離去;如若腦線過長,信號傳遞的靈敏性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提竿時機的延誤。
臺釣使用的子線從15公分-40公分都可以,那麽我們實際垂釣中到底使用多長多短才合適?
在靜水區做釣,魚就餌的動作較輕、較平穩,為了提高浮漂反應的靈敏度,子線則宜短。
在小水面垂釣鯽魚等小型魚,小漂、小墜、短子線。
在清澈見底的淺水域垂釣,為增強隱蔽性,子線宜稍長。
在渾濁的水域垂釣,子線可以稍短。 在江河中垂釣,水流速越高,子線越應加長些。
從季節上講,初春和深秋垂釣,子線宜短;夏秋之季垂釣,子線宜長。
平坦無障礙的水域垂釣,子線宜長;有雜草或障礙物的水域垂釣,子線則宜短。
使用面食素餌時短子線可以提高釣組的靈敏度,而釣葷餌子線則長一點有利。
此外,魚的密度高或個體大時,魚吃餌時往往搶食,故子線應長些,反之則應短點。
腦線的粗細應隨主線而定,一般比主線細0.2號左右為適宜。遇到大魚或者掛底等情況可以保護起到舍卒保車的作用,保護釣組和釣竿不受破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