鱲魚,俗稱桃花魚、寬鰭鱲、狀魚、雙尾魚、紅翅子、克浪魚、石鮅、白糯魚,是鯉科中常見的小型魚類。體延長,側扁,長10厘米左右。銀灰帶紅色,具藍色橫紋。口大,雄性鰭條延長,生殖季節色澤鮮艷,為溪流中的小型魚類,分布於我國南北方各水系,主要棲息在溪流淺灘。早春過後,桃花盛開,水溫回升,天氣漸暖,鱲魚紛紛從大河洄遊到支流淺灘產卵、覓食。天寒遊到大河的下遊深水區越冬。屬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無脊椎動物和小魚。鱲魚喜歡棲息在山澗溪流,尤以水流湍急的淺灘和砂礫底的小溪最為多見。在清晨或黃昏時,水面昏暗,它經常躍起捕食小蟲,常遊動於水流有變化的堤壩下和石縫處。鱲魚為我國西南山區溪流釣的主要垂釣對象之一。
(1)釣 具
釣魚竿,宜用手竿。在流動水域垂釣,以4.5~5.5米長的中硬手竿為佳;在靜水域垂釣,以4.5~5.5米長的軟手竿為好。魚線,以直徑0.25~0.30毫米的尼龍絲線為宜。魚鉤,以無錫產的伊勢力形519~520號鉤或江蘆形622號長柄鉤為佳。浮漂,宜用“七星浮漂”的3粒,一粒沈於水中,一粒在水表,一粒平躺於水面。墜子,用粗保險絲錘平、錘薄,緊裹在魚線上。
(2)魚 餌
鱲魚屬雜食性魚類,葷素皆食。葷餌以紅蟲、蚯蚓為佳;素餌以紅薯、米飯、面食為好。用紅薯加面粉配製的素餌效果更佳,其製作方法是:把煮熟的紅薯放在小碗裏,加一些水揉爛,調成糊狀,再加少許面粉反復搓揉,揉成幹稀適度的面團。使用時,摘取綠豆大小一粒,掛在魚鉤上即可。
(3)釣 點
應根據鱲魚的大小選擇釣點:個體大的鱲魚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的亂石灘中;個體小的鱲魚則喜歡棲息於水流緩慢的溪流河灘及回水處。還應根據季節選擇釣點:春、夏兩季最好選在灘頭、灘腰、落水的緩流處、大石塊下和梯形的灘地作釣點;秋末冬初,氣溫下降,淺水區水溫相對高一些,此時應選擇灘尾、狹灘等水域作釣點,效果最佳;冬季氣候嚴寒,鱲魚少吃少動,不易上鉤,釣點應選擇在有泉水的支流和水勢緩和的溪潭中下鉤,但獲魚不多。
(4)釣 法
①真餌釣法:A.靜水釣。用齊竿線配立漂進行釣底。魚鉤可連接在墜子上方或下方,用單鉤或雙鉤均可。釣餌用蛆蟲或蚯蚓,也可用面餌。下鉤時先在釣點餵誘餌,然後將餌鉤放入釣點,等魚上鉤。B.流水釣。魚線應長於竿身,裝球形浮漂,餌鉤連接在墜子的下方,以蛆蟲為餌。下釣時,將餌鉤向上遊投出,任其順流漂移,在漂移過程中要不時地提起釣竿再放下,這樣既可避免鉤、墜卡在石縫中,又可使釣鉤穿行於卵石、瓦礫之間。鱲魚吃上鉤之後,浮漂迅速沈入水中或漂流速度突然變快,此時應立即提竿,鱲魚便被鉤住了。流水釣法也可不使用浮漂,但釣點應選擇在小溪、小河的淺灘處,將餌鉤向上遊投出後,要反復提動釣魚竿,使餌鉤有節奏地向下遊移動。鱲魚發現餌鉤後便追逐吞食,然後拖著魚線逃跑。此時,竿尖顫動,一提竿便得鱲魚。釣鱲魚不宜死守在一個釣點,因鱲魚遊動快,活動範圍廣,在一個釣點釣上幾條鱲魚後,應更換新的釣點。
②毛餌鉤釣法 這種釣法,宜在水質清澈、流速較大的山澗溪流的淺水水域垂釣。下鉤時,手執釣魚竿用力將毛餌鉤投向上遊水中,毛餌鉤落水後即慢慢往下遊提拉。待毛餌鉤漂到下遊時,將釣線繃緊,使毛餌鉤停在靠近岸邊的地方,釣者則一步步向下遊移位,將毛餌鉤重新向上遊提出並向下遊提拉,如此反復進行。這是利用鱲魚善於捕食水面昆蟲的習性,沿岸邊大範圍地搜索鱲魚的浮釣法。毛餌鉤宜用4~6只,從浮漂至第一只毛餌鉤的距離為40厘米,以下間距20厘米一只毛餌鉤,拴鉤線長3~4厘米。理想的裝配釣組是:主線長於竿身1米左右;毛餌鉤與主線連接時,要使毛餌鉤向上翹;下鉤時如風力大,浮漂要裝在墜子下面。這樣裝配,便於拋投,有利於提高垂釣效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