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造朝天鉤之時,浮標的浮力與鉤重、力要平衡,這樣才幹充分發揮朝天鉤的靈敏性。朝天鉤一相配散子鵝毛浮,也有配單子長塑料浮標的。散子鵝毛浮大都裝備2~3毫米一段的鵝毛梗7粒,故又稱"七星標"。但也有應地製宜配多配少的。在徐洲、魯南區域的微山、魚臺、騰洲,皖北的碭山、蕭縣、豫東的商丘、虞城一帶,盛行三粒鵝毛浮,每粒20毫米左右,大都用粗鵝毛梗剪成,有的就是大蒜梗剪成。釣時調標為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表,另一粒橫躺在水面。魚吃鉤時,這種浮標反映活絡,奪目,提魚便利。而在湖北和江西,有用15粒至20粒鵝毛浮子的,折花花的一串,大約這裏山多溪水多,用於流水釣而製造的。不論散子浮標多與少,大與小,意圖是一個,使朝天鉤在水中的重力與浮子的浮力相平衡,敏銳地反映魚兒在水底或水中層吃食的動態。朝天鉤大都采納沈底釣法,是以釣取底層的鯽魚(怎樣釣鯽魚)、鯉魚(怎樣釣鯉魚)、青魚(怎樣釣青魚)、鯝魚、黃顙、鯰魚(怎樣釣鯰魚)、鰻魚、泥鰍、麥穗魚等為主的。
鯿魚、草魚(怎樣釣草魚)等中層魚類也常到底層吃鉤。調標的意圖是鉤餌正巧沈於水底,浮標的浮力與鉤餌在水底的重力抵達平衡。這樣的釣組最靈敏,最能及時精確地反映魚兒在水底吃食的動態。若是浮力大於鉤餌在水中某一深度的重最,鉤餌抵達水體中部或中下部就不再下沈,這樣只能懸釣,達不到沈底的意圖。若是鉤子大,錫砣大,而浮標小而輕,浮標的浮力大大小於鉤餌在水底的重最,鉤餌在水底就會漸漸沈入汙泥中,直至鉤餌全沈入汙泥,使失掉條件,為抵達鉤餌正巧到水底與浮標的浮力平衡的意圖,釣者應在運用中除在試釣時重復上下調整浮標,測好水深,測出中心第幾粒浮子能夠抵達浮力與沈力平衡外,就是在製造前要考慮到鉤重與浮標浮力的比重,避免屆時找不到平衡點。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