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北京、成都等地的愛鳥人士在綿陽市涪江三江大壩附近對珍稀鳥類三趾鷗進行拍攝時,發現有人利用魚鉤捕殺候鳥。隨後,成都愛鳥人士與趕來的綿陽愛鳥協會誌願者一起,阻止了這一傷害候鳥的行為。同時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
近期,綿陽新發現三趾鷗、長尾鴨和紅胸秋沙鴨等罕見冬候鳥,吸引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鳥友前來觀賞、拍攝。12日,記者和綿陽愛鳥協會誌願者一起在三江大壩附近觀賞候鳥時,偶遇3名從成都和北京趕來觀鳥的鳥友,成都鳥友龔女士稱在大壩上發現有人用釣魚竿捕殺候鳥。
下午3點,記者和誌願者們一起趕到三江大壩上,見一位拿著釣魚海竿的中年男子正在朝野鴨多的地方甩鉤,幾分鐘後,一只斑背潛鴨被魚鉤掛住。愛鳥協會誌願者立即上前製止了這一行為,同時在該男子身旁的口袋內,發現了一只死去的紅嘴鷗。
經過誌願者們的耐心勸導,男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後再也不會捕殺候鳥,銷毀了手中的釣具。經常在附近散步的廖先生告訴記者,他也曾經發現過三江大壩上有人利用釣魚竿捕鳥。
愛鳥協會誌願者告訴記者,捕鳥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釣具,在鋒利的三面魚鉤上鉤小魚,再甩到候鳥聚集的地方,誘候鳥上鉤。“在候鳥吞食小魚之後,魚鉤會卡在候鳥的脖子裏面,再經過捕鳥者用力拉扯,這些被拉上來的候鳥脖子都斷了,十分殘忍。”誌願者告訴記者。
“看到這些被傷害的鳥兒,感覺很痛心。”成都鳥友席女士說,綿陽的候鳥群中,有大量的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以及不少瀕危鳥類,這種“釣鳥”的行為很可能會傷害到這些鳥類,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王昌大告訴記者,這些捕獵到的候鳥,一般都是流向菜市場或者餐桌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王昌大說,希望市民們不要購買和食用候鳥,從根源上製止捕殺候鳥的行為。
目前,愛鳥協會誌願者已經把捕殺候鳥的相關證據移交給了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野保科科長李佐斌表示,三江大壩內嚴禁私捕鳥類,野保站將盡快采取措施,聯合相關部門阻止、打擊這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另外,如果有市民發現非法捕鳥的人,可及時向市林業部門進行舉報。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