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五年間,從一個"問題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高州彭村成功轉變的秘訣在哪裏?南方農村報記者通過實地走訪,試圖尋找彭村成功的原因。
廣東一村集體魚塘無人看管 村民釣魚自稱重自付錢
  治村方略
  找出落後三大癥結"
  他們村有錢!"當南方農村報記者詢問彭村為何能成功時,在高州市區城東車站的多位摩托車司機無一例外地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到彭村參觀的鄰村婦女也一樣。記者問了10多個彭村村民,他們的答案也異常一致:"我們書記好。""怎麼好?""他不貪。"
  開小店的馮姐告訴記者,以前的村幹部不僅貪,還不幹事,大家不相信他們。她舉了個例子:此前,村裏計劃建一間2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幾個月都沒有建成,村幹部開支的夥食費卻很高,村民戲稱"炒菜的豉油瓶多過建房的磚頭".
  2008年4月20日,吳國楊接任彭村村委會主任。上任之初,他面臨怎樣的局面?3月5日,吳國楊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2008年5月6日,他到南塘鎮參加全鎮村幹部會議,從會上了解到,彭村的計生、殯改等主要工作在全鎮15個村(居)中全部排名倒數第一。當時正值洛(陽)湛(江)鐵路建設征地、拆遷,要征彭村400多畝地,動遷27戶。他上任時還有200多畝未征,拆遷戶一戶都沒動。鎮政府要求彭村務必在當年5月23日之前完成征地工作,5月30日前完成拆遷。
  從未當過村幹部的吳國楊頓感壓力重大。他告訴記者,實際上,彭村在2008年5月23日前就完成了征地拆遷工作。首次開展工作,吳國楊就令村民、鎮領導刮目相看。
  吳國楊說,他當時挨家挨戶做村民思想工作,跟他們講道理、講政策,"你看,我們村窮了那麼久,主要是我們觀念跟不上。修路是好事,我們要與時俱進。"同時,吳國楊還把他對村莊建設所作的規劃告訴了村民,讓村民覺得他想幹實事。
  上任不久,吳國楊就召集黨員、群眾代表開會,討論村裏存在的問題。經過討論,大家總結出村裏存在的三大問題:交通不便,影響經濟發展;村風民風不好,幹群缺乏互信;治安問題突出,入屋偷盜、攔路打劫現象時有發生。
  上任述廉
  "我貪一元罰我一萬"
  找到了病因,還要對癥下藥。召集黨員、群眾開會商量,是吳國楊解決問題的最重要途徑。在一次會上,吳國楊鄭重承諾:"如果我和村幹部貪汙一元,請大家罰我一萬元!"
  3月5日,吳國楊告訴記者,在農村,建房是一件大喜事,審批宅基地時,農民按慣例會給前來丈量土地的村幹部一個紅包。上任後,吳國楊就告誡村幹部、黨員和村民小組長,"你拿了人家的紅包,就被會人說一輩子,不值!沒了清白,也沒有人相信你。只有腰桿子挺直了,才敢大聲說話!"
  這幾年,不只是村幹部口頭說說廉潔,村委會還有一套完善的財務製度約束村幹部。比如,捐款搞建設,村幹部只負責協調組織工作,不直接經手錢;所有捐款交由理財小組支配,民選的監督員對理財小組進行監督。報銷時,每張單據必須經過3個采購員、3個驗收員的簽名確認,經籌建小組組長審批,方可由出納支付,最後由會計入賬。從公開招投標到物品采購,工程建設的每筆開支都公布在村裏的公開欄。吳國楊說,村兩委幹部除了領取1000元左右的財政工資外,從未在村集體領過一分錢。手機話費、摩托車油費都是村幹部自掏腰包,辦公室的茶葉也是村幹部自帶的。
  談到製度建設,吳國楊從辦公室拿出厚厚的一疊資料,告訴記者:"很少有村委會像我們這樣,把工作做得這麼細。"在矛盾糾紛調解記錄簿、村民委員會值班記錄簿、村民委員會公章使用記錄簿等材料中,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這幾年村委會的工作情況。吳國楊說,去年,省委書記胡春華視察彭村時,花了17分鐘認真查閱了這些資料,給予高度的肯定。
  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決定村莊事務已成為彭村的一個慣例。吳國楊說,征求村民意見是對村民的尊重,是取得他們理解和信任的辦法。他舉例說,村裏有口池塘,外地人能否在裏面釣魚,也是召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
  轉變民風
  評好媳婦獎好學生
  彭村靠近鑒江,沙質耕地非常適合種淮山。吳國楊2008年剛上任時,就極力鼓勵村民種植淮山,並承諾如果淮山市價低於每斤2.5元,他負責全部收購。如果誰家種的淮山單根超過20斤的,吳國楊就自掏腰包一次性獎勵1000元。當年,彭村淮山種植面積由原來的200多畝增加到1000多畝。
  吳國楊上任後,在村裏組織成立治安聯防隊,解決治安問題。聯防隊成立後不久,村裏發生了一起攔路搶劫案件。聯防隊組織村民把作案者抓獲,並扭送司法機關。從此,彭村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村民對村幹部的印象也隨之改觀。
  吳國楊說,剛上任時,他就想通過教育來改變民風。如今,每年8月25日,村裏都要舉行獎教獎學大會。每年"三八"婦女節,吳國楊就召集全村婦女開會,向她們匯報過去一年的工作,並告知新一年的工作計劃。村裏還開設知識講座,搞拔河、跳繩比賽。"讓她們思考村裏為何那麼窮。讓他們重視教育,多關心子女的學習,也重視鄰裏關系的和諧。"吳國楊說。
  2013年的3月8日,全村196名婦女參加了會議,會後,每個婦女都領到了一個紅色水桶,上面寫著"幸福、和諧"四個大字。每年的"三八"節大會上,村裏還讓每個自然村的婦女商量,推薦一兩名婆媳關系和諧的家庭,通過舉手表決選出好媳婦、好婆婆,村委發放慰問金,把她們的照片掛在"清風長廊"裏顯要的位置,號召大家學習。
  彭村安裝了高音喇叭,不管好事壞事,都通過喇叭向全村通報。如,表揚村民自帶電焊、鐵錘、鋸子等義務修橋,表揚誰家的小孩考上好學校等等。
  3月5日,記者在彭村的廣播室看到,廣播內容分為廉潔小故事、災害應急知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知識、法律法規、高州本地歷史故事、天氣預報等。義務廣播員馮振祥說:"這個辦法很管用,在喇叭上一說,大家都知道了,風氣也變好了。"
  在彭村卡拉OK室裏,貼著一張"輕點點歌,愛護公物"的小標語。吳國楊說他至今也不知是誰寫的,"反正不是村幹部。"
  集資建橋
  千名窮村民捐出130萬
  彭村的改變讓村幹部獲得了村民的普遍信任。馮姐說:"書記沒有貪,也貪不了,墻上都公布了,大家看得見。"中學生小鄧說:"村民捐1元,你(村幹部)吃5毛,大家以後不會捐了。" 2010年,彭村村委會換屆選舉,在首輪無候選人的投票中,全村2700張選票,吳國楊獲得2550多票。今年1月的換屆選舉,吳國楊獲得2964張選票中的2928張。
  彭村的集體經濟極為薄弱,去年村集體收入只有1440元。憑著對村幹部的信任,村民自願捐款從2008年的2萬元,增加到去年的1000多萬元。彭村先後建成了文化廣場、文化長廊、戲臺、荷花池、文化樓、九曲橋,完成18公裏道路硬底化建設。2013年,為建設橫跨鑒江的友誼大橋,村民一周之內捐款高達130多萬元。吳國楊說:"幾個大老板捐130萬不難。彭村1000多人參與,一人幾百、幾千地捐,一周捐這麼多不容易。"吳國初說,當時有一位殘疾人要捐款100元,第一次村幹部沒有收,殘疾人堅持要捐,稱捐了心裏才舒服,村幹部才收下。彭村有個匿名的外嫁女,這幾年一共捐款26萬多元,支持村裏建設。
  在彭村的人工湖旁,放著一個玻璃箱和一桿"良心秤",村民釣到魚後,自覺稱重並按市場價把魚款投入玻璃箱中。吳國楊說,當初設這個"良心秤",是想衡量一下村民對村委會工作是否滿意——如果群眾有意見,就可能把秤毀壞;同時,也想稱下彭村的民風、民心。幾年過去了,這把秤仍保持完好。
  吳國楊介紹,最多的一天,箱子裏投幣達3600多元。那天,剛好有其他村的幹部來彭村參觀,其中一位感慨道:"在我們村,不要說那些百元大鈔,就是裝錢的箱子估計也沒了。"2013年,投入這個箱子的魚款超過16萬元。
  "彭村的成功在廉潔,彭村所發生的變化,都是廉潔帶來的連鎖效應。"高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成振江曾如是說。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